返回

海外華裔學中文,應該選擇哪套教材?

同乐中文
9月 09, 2025
家長成長中心

近年來,海外中文學校及中文學習資源層出不窮,實在是讓人眼花繚亂。作為一名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對外漢語教師(教過多套教材),我深知興趣對於孩子學習一門語言的重要性,而選對教材則是開啟興趣大門的關鍵鑰匙。

俗話說,眾口難調,海外中文教學究竟選擇哪本教材?這還要結合具體的受眾情況,如孩子自身的中文水平、孩子是否有一定的時間學習中文、家長能否參與和引導、家長對孩子掌握中文程度的期待等等。

我們先來對比一下,目前海外華裔家庭主要選擇的三種教材:

  1. 《馬立平中文教材》:https://www.heritagechinese.com/website/page/browse/
  2. 《新雙雙中文教材》(第二版): https://www.shuangbookstore.com/
  3. 《同樂中文教材》:https://www.tonglec.org/zh-hans/tongle-originals

接下來從漢字、閱讀、文化三個方面對比三種教材的不同:

一、漢字

馬立平將課文、生字、抄寫等組合到同一本教材裡,對於孩子來說,能夠比較簡潔方便地整理自己的中文學習資料,且在複習生字的時候,可以快速回到當週學習的課文中尋找。且其詳盡的中英對照解析,對於自身中文水平較低、基礎較弱的孩子來說,有很大的幫助。但生字量較大,如圖中一年級的生字幾乎將第一課所出現的漢字都列出來,容易產生畏難心理。

海外华裔学中文,应该选择哪套教材?01.jpg

新雙雙和馬立平有相似之處,都有國內教材編排的風範,新雙雙在三年級開始系統教授漢字聲韻母、偏旁部首等漢語拼音、語法的基礎知識,同樣將課文、生字、抄寫、習題等內容進行系統整合,以達到整體清晰明瞭的效果。但整個三年級的學習都需要與基礎語法知識進行「博弈」,花費一學年的時間奠定基礎,也許對於國內大量使用中文的自然語境來說很有必要,但海外家庭就要結合自身需求,考慮是否選擇。

海外华裔学中文,应该选择哪套教材?02.jpg

同樂的漢字教材《字裡藏意》恰如其名,通過展示甲骨文、金文、小篆等漢字字形的圖片,講解漢字的字形演變、字源本義,幫助孩子識記漢字,切實理解漢字文化內涵的同時,也靈活拓展和豐富知識點,如人文地理、自然科學等。如講解彩虹的「虹」時,就會順便給孩子們講虹是怎麼產生的,虹和霓有什麼區別。講解「漢」的時候,就會講漢的本意是漢水,然後也引申為天河。同時順便聯繫到曹操的《觀滄海》「星漢燦爛」。但其將上述兩家的課後鞏固複習的內容,精簡後放到了每週的作業,這一定程度上要求孩子有良好的上課狀態,能夠緊跟課堂教學思路,才能順利減少傳統教學中要求完成大量作業所帶來的壓力。

海外华裔学中文,应该选择哪套教材?03.jpg

二、閱讀

可以說,四、五年級成為了中文教學的關鍵階段。

馬立平的學生在完成四年級的學業後,便宣佈「認字與閱讀」階段的正式結束。「課文+漢字」仍是這個時候的主要教學方式。而五年級的前四週教學內容則為拼音、輸入法和字典,從教學思路上看,仍然是繞不開以字為核心的傳統理念,腳踏實地地學字、寫字,是這裡一脈相承的固有學習方式。

海外华裔学中文,应该选择哪套教材?04.jpg

新雙雙的中文課從五年級宣佈「結束」,第六冊教材起進入如成語、歷史、哲學故事等專題閱讀文章。但令人惋惜的是,一方面,教材選取的多數都是中短篇文章,對於想要提升中文水平的孩子來說,這樣的閱讀量還遠遠不夠;另一方面,孩子要上到六年級才能開始汲取不同類型文章帶來的知識營養,似乎錯失了低幼年級的黃金記憶時期。

海外华裔学中文,应该选择哪套教材?05.jpg

同樂中文的閱讀優勢在於抓住孩子自然高效的成長規律。起初我感到奇怪,為什麼同樂每個年級都有好幾本不同類型的教材,通過參與實際教學後發現,漢字、閱讀、古詩詞、短語、文化常識等等,都是交叉融合成為系統完整的一節課,通過對大量優質資訊的消化,孩子能閱讀中長篇文章也成為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也就不需要大量的課後題目加重孩子的學業負擔。也難怪有孩子上中高年級後,家長對其中文水平的突飛猛進感到詫異,想來是厚積薄發的道理。

三、文化

大多海外中文學校的教學內容,都融入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但或許是出於教學目標的不同,三家中文教材顯然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與傳承程度也有所不同。

同樂中文自創立起便提倡先文化,後漢字。其將國學內容(如評書,先秦經典,詩詞等)貫穿於各年級,初級班近期還推出全新課程,能根據自身需求,選擇以先秦經典或者詩詞作為重點學習內容的班級;又有各級班的特色主題文化課程,如從初級、一级班的《文化短語》到中高級班的《三國/地理/歷史/節日節氣文化》等。不得不說,將這些極富哲理的語句貫穿在不同年級,是極具智慧的,我們現在能脫口而出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正能歸功於當時的勤學苦讀?在懵懂中朗讀、背誦,又在耳濡目染中牢記於心。

新雙雙同樣認同將中國文化滲入語言學習中,其編制了9本文化專題教材,零基礎、對文化感興趣的學生都可以自行學習,這無疑是增加了教材使用的靈活性。從課堂教學來講,新雙雙更注重單個年級的連接性,保證不同年級、不同階段學習同樣類型的知識點;而同樂則看重孩子5年、10年內的整體生命歷程,因此選擇在不同年級均覆蓋文史哲科的廣闊知識面,以期孩子能夠在學習一門新語言的同時,使自身的價值觀、文化素養等得到質的飛躍。

馬立平則是將漢字作為要突破的首要關卡,這也是大多數海外中文教育的思路,以最基礎的認字為先,解決部分家長的迫切需求。到了高年級,仍在不斷鞏固有關拼音、打字等基礎知識,可見其對於孩子基本漢語語法知識是十分看重的。

四、對於海外華裔家庭來說,究竟選擇哪家中文教材呢?

我個人更傾向於同樂中文的教材。有別於傳統的大量課文註釋、課後解析與習題的編排,同樂中文的教材一是注重於與課堂所教內容緊密結合,通過知識複現與拓展,幫助孩子充分利用教材回憶、串聯知識點,二是引導孩子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學會抓住在課堂上的一分一秒,使教材回歸「輔助複習」而非「臨時補課」的真正功能。

對於孩子來說,這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在早期或許需要家長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中文學習習慣,但對於一個孩子來說,語言學習與整體文化素質的提升或許能在這裡得以齊頭並進。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通過對比發現,強調影響孩子整體價值觀的同樂中文教材,或許並不適用於僅期待孩子能學幾個漢字、開口說幾句中文的家庭。

推薦閱讀
文以载道:“悟”
        自明吾心即是“悟”。         历代已经有很多大德的精辟论述,我们简要摘录以图共学:         沩山灵佑禅师曰:“今人一念顿了自心,名之为悟。”         马祖道一禅师云:“不了时是迷,了时是悟。”         圭峰宗密把悟和禅结合起来:“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称禅那。”         明朝禅宗大德憨山大师:“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之曰悟。”         万鹿园结合儒家格物修持谈悟:“圣贤功夫,莫先格物,格物者,格吾心之物也,扫荡一切,独观吾心,格之又格,愈研愈精。到得顿悟本来则彻底明净,不为一切情景所转,如镜照形,镜无留形。”         岭南明儒卢冠岩先生对悟作了精辟的论述:“悟非意见想象,此心生机也。生机发动,则有自然之觉,唯澄心凝虑,生机潜通,是自然有的。……然后无思无不通。”         神秀和慧能的两首诗分别描述了悟前渐修和悟后的状态:         渐修:“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悟后:“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本清静,何处惹尘埃。”         最后,想说一下悟是一种真实状态的体证,而非语言的论述。禅宗之前的大德僧肇在《肇论疏》中云:“见解名悟,闻解名信。信解非真,悟发信谢,理数自然,如果熟自零。”
同乐中文 7月 11, 2025
TongL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