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樂中文:我們的中文課為什麼不一樣
重塑中文課堂,回歸語言學習的自然規律
看過同樂課程的人都發現同樂中文的教材看起來和傳統的《語文》課本大相徑庭?同樂的課堂總是充滿故事、圖畫,難道中文課不就是應該教漢字、詞組、造句和讀課文嗎?
其實,那種傳統的“字-詞-句”模式,並不符合語言學習的自然規律,學起來不僅吃力,效率也低。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同樂中文的教材和課堂和其他海外中文課都有哪些不一樣,我們究竟是如何設計和運作的。
摒棄傳統,以“圖”為主導的啟蒙教學
在低年級,我們打破了傳統的中文課本模式,不再以“文字”作為教材的主要內容,而是以“圖”為核心。傳統的教學是用“字”來連結“聲音”和“意思”,而我們則直接用圖畫!孩子看到圖,就能自然聯想到聲音、理解其意思,再透過生動的小故事加深印象。這正是我們學習語言最自然的方式——想想我們小時候,在不識字之前就已經會聽說,就是透過視覺景象將“聲音”和“意思”連接在一起。
精心策劃,讓學習事半功倍
我們的課堂內容並非隨意編排,而是經過精心篩選和考量:
與評書緊密相連:低年級的短語大多選自評書。孩子們在課堂上學習後,回家聽評書時會驚喜地發現:“這個詞,老師講過!”這種學習方式讓孩子們能輕鬆入門評書,增強學習的樂趣。
高頻漢字優先:我們採用科學工具,從所教的短語和課文中統計出高頻且不重複的漢字,結合難易程度進行搭配教學。
精選經典名句:我們只選取那些耳熟能詳、與孩子生活經歷相關的經典名句。在海外,孩子們的時間寶貴,我們把精力用在刀刃上,讓學習更高效。
文章有趣有料:我們選取的文章注重趣味性、知識性和思想性,題材廣泛,能牢牢抓住孩子的心。許多家長甚至表示,他們自己也愛讀我們的課文。
有機整合,高效學習:到了中高年級,你會發現我們的文化、詩詞和課文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內容相互滲透、融會貫通,讓學習變得異常高效。
動態課堂,保持孩子的學習熱情
我們的課堂設計也獨具匠心:同一類型的內容,我們通常只講2-3分鐘,然後立即切換到其他內容。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持孩子的新鮮感。因此,在我們的課堂上,你可能會看到孩子們一會兒聽故事,一會兒看彩圖,一會兒跟讀短語,一會兒練習寫字。
內容切換多樣,動靜交替,再搭配多媒體教學,使得課堂的知識密度非常高,孩子們始終興致勃勃。他們的快樂並非源於不必要的讚揚或遊戲刺激,而是因為學到新知識,滿足了內在的求知欲,內有所得而產生的真正喜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