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遇見寶藏老師 | 放棄高管職位,她用「手電筒」照亮孩子的中文學習之路

同乐中文
9月 09, 2025
家長成長中心

是什麼讓一個高科技公司的前大區經理,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選擇投身於中文教育?同樂【遇見寶藏老師】系列,本期我們對話華德福學校前老師、現同樂中文老師藝昕。聽她講述如何用愛和信念,點亮孩子們學習中文的熱情。

從 MBA 高管到全職老師,她因何結緣中文教育?

藝昕老師曾是高科技公司的資深高管,擁有 MBA 學歷,但她內心深處對教育的熱愛從未熄滅。成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後,她更深切地體會到陪伴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我之前都在用遠光燈管理生活,現在我想用手電筒。」藝昕老師這樣形容自己的人生轉變。大女兒讀十年級,小兒子七歲,從四歲起就在同樂學習中文。看到同樂的孩子能閱讀金庸小說,她被深深震撼,也萌生了讓自己的孩子體驗閱讀樂趣的樸素心願。

在深入了解同樂後,她發現這裡「有章有法,有實踐,有成效」,這與她一直以來對教育的追求不謀而合。同樂創始人碧濤老師的穩健和專研精神,也讓她倍感信賴。

樂於傾聽,用愛與文化感染孩子

藝昕老師認為,要成為一名優秀的中文老師,首先要「懂孩子」。她強調:「孩子的感悟力之強會讓你吃驚,讚嘆。所以要做好老師,你要 Listen to your child。」

她認為,教育不能只靠知識,更需要情感的聯結。一個好的中文老師,必須對中國文化有認同感和熱愛,因為只有老師發自內心的熱愛,才能真正感染和引導孩子。

在她的課堂上,教中文不再是枯燥的文字遊戲。她準備從孩子們喜歡的故事入手,比如用《小貓釣魚》教「一心一意」和「三心二意」,把道理融入生活。

她計劃在《開學第一講》就透過介紹中國古代發明,讓孩子們了解這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悠久、有深厚文化的國家」,從而激發他們對中文學習的興趣和自豪感。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身份認同

作為一名在海外生活多年的華人媽媽,藝昕老師深信「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她認為,教孩子學中文,不僅僅是為了掌握一門語言,更是為了幫助他們建立身份認同,讓他們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擁有自己的「主心骨」。

她常常在家裡和孩子們一起畫國畫、練毛筆字。因為她堅信:你喜歡的,你的孩子也會容易認同。只有當我們自己熱愛並認可我們的文化,孩子們才能真正融入並引以為傲。

對藝昕老師來說,教中文的終極目標,是讓孩子們愛上這門語言、愛上這片土地,並帶著這份文化自信,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推薦閱讀
文以载道:“悟”
        自明吾心即是“悟”。         历代已经有很多大德的精辟论述,我们简要摘录以图共学:         沩山灵佑禅师曰:“今人一念顿了自心,名之为悟。”         马祖道一禅师云:“不了时是迷,了时是悟。”         圭峰宗密把悟和禅结合起来:“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称禅那。”         明朝禅宗大德憨山大师:“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之曰悟。”         万鹿园结合儒家格物修持谈悟:“圣贤功夫,莫先格物,格物者,格吾心之物也,扫荡一切,独观吾心,格之又格,愈研愈精。到得顿悟本来则彻底明净,不为一切情景所转,如镜照形,镜无留形。”         岭南明儒卢冠岩先生对悟作了精辟的论述:“悟非意见想象,此心生机也。生机发动,则有自然之觉,唯澄心凝虑,生机潜通,是自然有的。……然后无思无不通。”         神秀和慧能的两首诗分别描述了悟前渐修和悟后的状态:         渐修:“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悟后:“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本清静,何处惹尘埃。”         最后,想说一下悟是一种真实状态的体证,而非语言的论述。禅宗之前的大德僧肇在《肇论疏》中云:“见解名悟,闻解名信。信解非真,悟发信谢,理数自然,如果熟自零。”
同乐中文 7月 11, 2025
TongL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