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文教育的探索

海外中文教育的探索

为数众多的海外华人有着一个共同的困扰——他们是来自国内的学习精英、讲着地道流利的汉语,对孩子的中文教育更是极为重视,然而,继承父母优良基因、聪明过人的孩子们,却在中文学习的道路上屡屡碰壁。而且,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着实令人困惑不解。带着这个疑问,我与先生仔细观察、深入思考,最终得出一个结论: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次序是有问题的。于是,在既有意而又偶然之间,我们带孩子走了一条与传统“认字为先”完全不同的中文学习道路,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2016年春,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微软,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下,我整理了“先语言文化后识字”的中文学习经验,并与本地的家长进行了分享。不少家长听后,给予了极大的认同与反馈,这使我得到莫大的鼓舞。同年夏,我进一步将之前的分享、想法以及与其他家长的问答汇编成《海外中文教育的探索》(简称《探索》)一书,并将其以电子书的形式放在网上供免费下载。那就是第一版的《探索》。

2016年秋,我按照《探索》一书中的教学理念,开设了幼儿和一年级两个层次的中文班,并自己设计教程、编写教材。一年下来,孩子们不仅熟读经典,而且广听评书,拓宽词汇,图文识字,磨耳练嘴并炼心。不少孩子能听懂《西游记》原文,个别还能阅读《西游记》白话文。

结合过去一年的教学实践,我对第一版《探索》的内容重新进行了归纳和整理,还增加了高频字教学分享,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中文学习的意义和学习重点等新内容,进而成就了如今的第二版《探索》。

Purchase printed version (black & white)Download the electronic version for free

TongLe Chinese Learning Method

Converging over a decade of research-backed inquiry with frontline-tested pedagogy — delivering the most advanced language acquisition system proven for heritage learners.
Begin with listening, then learning.
Speak first, read later.​
Recite the classics, grasp the wisdom.
Read deeply, expand horizons.​​​
Holistic practice, gain insight.
Study literature, build strong roots.​
Master characters, understand meaning.​
With five years of growth, display remarkable results.​​
With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first, then character recognition, perceptual learning, holistic absorption, and spiral progression,” children can easily experience the charm of Chinese, accumulate vocabulary, and understand culture.
学习中文,眼光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中文学习目标的制定与评估很重要,因为这决定了人们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采取的行动。这个跟企业里的目标管理,绩效管理和战略管理是异曲同工的。         说起目标与评估,对于一棵植物,人们最想看到的是花果;对于孩子的中文学习,家长最看重的是孩子认了多少字,能否自由阅读,能否写文章。这几乎是一般家长问得最多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思考两个方面。         一、眼光看多远         我们让孩子学习中文,着眼点是在一个月呢,一年呢,还是五年、十年?相信很多家长会说是五年或十年后的效果。但现实是,人们更着重看一个月,或一年的。例如我刚开始教课,就有家长问我一年能教多少个汉字。我的回答是,如果家长的目光是盯着一年看的,那么快速识字法最能告诉你一年记多少个字,但是却不能保证孩子能否运用这些字,也不能保证两三年后还是否记得这些字。这样的效果就好比上面提到的那棵一开始就拼命结果子的树,根没有扎好,终不能长久。         现在的中文教学,基本是不重视“听说”训练的,而是直接教孩子认字,希望尽快进入阅读和写作。其结果则是欲速而不达。绝大部分海外中文学生的最终阅读、写作能力只达到初级水平,听、说也没练好。以至于很多中文班宣传教学成果时,只能说三个月记了多少字,一年记了多少字。殊不知,没法学以致用的记字,记忆能保持多久呢?我们也看到,有的孩子强记了不少汉字后,文化学习和听说训练跟不上,最终的结果是不但没法达到自由阅读,更有甚者是厌恶中文,再也不愿拿起中文书。         站在理性的角度,相信大部分家长是希望孩子最终能达到自由阅读。然而要达到自由阅读这个目标,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有个五年的规划。也就是我之前说的,至少要着眼五年,更长远的是看十年后,期望孩子能达到和维持什么样的中文水平?         在此,我们特别强调,家长不要一开始就急于看到表现,千万不能逐末舍本。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不能像吃快餐那样,不可能期望一年或几个月就过中文关,认字关,这个不实际,也不符合语言文化学习的规律。         二、每个阶段的目标         如果我们是着眼一个长期的目标,那么进一步就是细分到每一个阶段了。在这,我想着重提醒的是,每个阶段发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并不是一刀切的,而是一个动态规划。         继续拿植物来做比喻,它在扎根的同时,也在长茎和叶。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植物的根还是继续往深度和广度生长,它的茎和叶子也还是继续繁茂的。         学习中文也一样,最开始是打文化基础,同时也在训练听说。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引入识字,但是文化学习和听说训练是仍然需要保持的。待到孩子的听说能力培养起来,中文的理解能力培养起来,识字量一上去,阅读就是水到渠成。在这个基础上,写作也可以逐步培养起来。有了这个大局观,后面的规划就好理解了。         总结一下,在孩子小的时候,把语言文化的根基打深打广,孩子才有足够的储备,到了后面认字,阅读和写作,事半功倍,而且是四两拨千斤,让中文学习的路越走越宽广。
同乐中文 Jul 11, 2025
高效利用边角料时间,随时随地“听”起来
        古人学习一般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拜师学艺,如果有幸跟着名师,每天老师口传心授,进步可以很快。二是读书,如果没遇着名师,主要靠读书了。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靠读书学习,就必须先过认字阅读关,这也是近代语文教育都由认字阅读入手的由来,因为文字是古时记录知识的唯一媒体。         然而现在的科技发达了很多,文化知识还被大量记录在音频、视频中。大家通过音频、视频也可以向名师学习,不一定需要先过认字阅读关。换句话说,将来的孩子即使不懂汉字,只要能听懂中文,也一样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听”还是一个高效利用时间的方便法门。譬如我曾经苦恼自己找不到时间学习,因为每天忙完工作、孩子、家务,加上晚上读个经,就基本找不出时间来学点新的东西了。后来我先生把《百家讲坛》的音频下载到一个MP3机,那样我在开车的时候或者做家务的时候,就可以把一个讲座听完了。就好比是一位名师在我干活的时候,陪伴着我,向我娓娓道来他的心得。         同样道理,现在的孩子,学的东西广泛得多了。除了学校的功课,课外英文阅读,还有各种各样的课后班,所以孩子们能拿来进行中文阅读的时间就非常有限。如果他们能在坐车的时候,在家用餐的时候,早上起床梳洗的时候,晚上洗澡的时候,又或者在家里和兄弟姐妹玩耍的时候,顺便听上一个评书或讲座,既立体使用时间,又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点知识和道理,何乐而不为呢?         家长只要各显神通,边角料时间就找出来了。
同乐中文 Jul 11, 2025
专门的“听说”训练很有必要
        我们在国内学语文都不需要进行专项的“听说”训练,而是从认字开始的。为什么这种“认字先行”的思路,在国内行得通,在海外实践效果就不好呢?         主要是国内的孩子从小生活在中文的环境,其“听说”的训练足够多,而海外的情况就截然不同。我们以第一代海外华裔孩子为例,看看他们的中文环境。大部分的孩子,父母都是华人,那么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家里基本讲中文。但是,孩子们电视里看的大部分是英文节目或影视;收音机里是英文的广播;走到超市、商场、餐馆,英文如影随形;到了学校,更是英文的天下。也就是说,孩子接受的中文语言信息,基本局限在家里,而且内容基本是日常生活的交流。可以说,海外孩子中文语言信息的摄入是非常不足的;同样,中文语言的发放训练也是非常不够的。         我们尝试用下图来示意性地展现国内和海外0到12岁小孩从他们生活环境中得到的中文听说训练。在0岁时,孩子接触的主要是父母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国内和海外孩子接受到的中文语言训练基本相同。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外部语言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国内孩子接受的中文听说训练量迅速增加,海外孩子接受到的中文听说训练量却不断减少。一正一负,我们可以看出,到了5、6岁,差距已经非常大了。                 目前的海外中文教材都是从“读写”开始的,几乎不加入任何“听说”的训练,即使个别教材有“听”的训练,也是非常非常有限的。         要想让孩子的中文语言文化储备足够深厚,对于中文的“听”和“说”必须有意识地进行专项训练。特别是孩子的婴幼期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家长不要急于让孩子花时间去认字。在中英文学习的平衡上,也建议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因为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在幼儿园和以后的学校中学习英文。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会在以后的章节中详细讲述如何轻松而又自然高效地进行“听”和“说”训练。
同乐中文 Jul 11, 2025

TongLe Holistic Educational Theory

Lifespan-Oriented Pedagogy, Sinocentric Curriculum Design, Transdisciplinary Synthesis
经典助力中文学习
        对于为什么引入经典诵读,有的家长可能会问:“我们一般家长对于孩子学习中文的目标,无非是会听、会说、会读一些中文书籍而已。对于经典,我都没读过,也没必要去读。为什么要在中文学习中引入读经呢?”         从中文学习的目标设定来说,确实是每个家长会有不同的期望值。从很多的例子观察来看,不少家长最开始定的中文学习目标是“会说、会听,简单阅读”,但如果方法不对,最后孩子对于中文,不但是“不说、不听、不读”,而且“不喜欢或抗拒”。就好比立定跳远,满分是2米。如果我们瞄准2米的地方跳,我们往往只能跳到1.9米的地方;如果我们瞄准2.2米的地方跳,我们就有可能跳到2米的地方。所以在管理学上设定目标,往往不是伸手就够得着的,而是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目标,设定中文学习的目标也是一个道理。         在中文学习中,引入经典诵读,不仅仅是为了设定一个更高大上的目标,更重要的是,经典是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听说”的训练。听经典和诵读经典正是奠定这个“听说”基础的重要一步。其次,经典的语言是中文的基础,即便在现代的日常中文语言里,还大量引用着经典的句子,如果一个孩子读过经典,在学习中文过程中就更容易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知道其出处。再次,经典带给孩子丰富的精神财富,将会让他们一生受益。经典里有很多闪光的语言和思想,而这些哲学思想会构筑起孩子的底层参照系和思维方式。底层参照系就好比我们电脑里的操作系统(OS),孩子以后形成的很多习惯,理念以及学习的知识结构都是建立在这个底层参照系上的软件,操作系统好,各个软件的运作就顺畅,高效。
同乐中文 Jul 11, 2025
经典有高度的思想价值
        说起阅读,大家是否有这种感受,读一篇文章,感觉就是在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可以说,每一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以及思想的深度与广度,因此我们从中得到的收获是不同的。让我们来看看下图,对比一下就了然于胸。                 左边的句子都是来自儿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大家想一想,孩子们读这些儿歌的收获是什么呢?第一首儿歌,可能就是练习一下口语和数数。第二首儿歌,可能就是知道几种动物的尾巴,谁长谁短。孩子在小的时候,背背这样的儿歌,也是好玩的。但是如果只念儿歌,所能供给的营养就非常有限。记得当年我家孩子也背过这些儿歌,他们是在学校学的,有时也背着玩。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背了几天,孩子就不再背这个了?现在我再问孩子,背个儿歌好吗?他们会摇摇头说:“那是小小孩背的东西,我们还背吗?”如果到了我这个年龄,还整天背这个的话,除非我是幼儿园老师,不然大家会觉得我脑子有问题。可以说,很多书是读完就放下的。         让我们来看看右边的句子,是来自经典的。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句子我们现在还经常引用,也经常用来跟孩子分享。我们为什么跟孩子分享这些道理呢?因为我们相信,如果孩子记住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且时时这样要求自己,他的行为就会自然端正,受人欢迎。到了长大,为人父母了,也可以用这句话来谆谆教导他的孩子。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经典句子对于孩子成长供给的营养是持续的,甚至是一辈子的。可以说,这些书是弥读弥新的,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领悟和实践的。         再进一步地比较,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只是背诵儿歌,只是阅读简单的白话文故事,那么将来他在跟华语人群交流时,遣词造句也就只有这样直白简单的语言。相反,一个熟读经典的孩子,在跟华语人群交流时,各种经典句子运用得心应手,所体现出来的中文文化素养是比之前的要高一个层次。你更希望你的孩子将来会是以上的哪一位呢?         从另一个角度来扩展说一下。经典不但体现了一个民族最精华最有价值的智慧,同时经典的语言艺术水平也是非常高的。因为经典的句子,往往是非常简练而寓意深刻的。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简单单的八个字,所传递的道理,如果用白话文来阐述,估计得洋洋洒洒好几行呢。这也是为什么后人喜欢引用经典的原因之一。         有了这个比较,相信大家心里就会明白,背诵哪些文章得到的收获更大,其营养价值更高。小孩子学习中文,最宝贵的资源是时间,特别是海外孩子学习中文的时间非常有限。既然小孩的时间很宝贵,我们就要思考如何让孩子的学习更高效,更有价值。当然首选的是经典!打个比喻,就是应当以经典为主食;儿歌、童谣等当调味料。         大家想想,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把经典背诵下来,当他们对于很多句子是张口就来时,以及等到他们的思想成熟并达到一定水平时,也就是肚子里有才华的时候,他们就会下笔如有神。因为写作能力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是思想水平,第二是语言的表达能力。如果孩子把经典背诵下来的话,很多语言的表达就自然学会了;而且当经典的话语进入了他的脑子里后,他也会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总结一下,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其思想价值和语言艺术价值非常之高。可以说,如果孩子从小把中国的经典熟读,也就为他将来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乐中文 Jul 11, 2025
起跑线在哪里并不重要
        说到在胎儿或婴儿时期进行经典熏陶,估计个别家长听了心里就有点着急了。         有的朋友也许会问,我家孩子十多岁了,还能开始读经吗?说起这个,大家可以猜猜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读经的。我是快到三十而立之年,为了让自己做一个好妈妈,才决定读经的。你觉得三十岁开始读经算迟吗?我个人的感觉是,什么时候开始读经都不算迟。因为读经改变了我自己,尤其是让我发现自己的弱点,一点一点地自我修正;读经给了我很多智慧,指导我的思想和言行。可以说,任何时候开始读经都是有福的。读经,除了为锻炼语言的发音和打下语言文化的基础外,更本质的是指导自己的言行、思想以至人生。         有的朋友也许会问,如果我家孩子没有赶上头班车,早班车,我家孩子读经还有戏吗?说起这个“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话题,估计很多人有着复杂的心情。我以前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到底起跑线在哪里?现在很多人把这条线不断往前移动,从早教,到胎教,还有推到怀孕前。按这样推,真的可以推到祖宗十八代。其实,我想说的是,无论起跑线在哪,都不重要;关键是明白了道理,运用到当下,每天都有所进步。         另外,人生的旅程比长跑要复杂得多。除了起跑线,还有好多更重要的因素。首先,要有正确的方向。大家都知道南辕北辙,如果方向错了,越努力,偏离目标就越远。其次,在前进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不走歧路,少走弯路,少摔跤。         现在有的家长在孩子学习中文的道路上是没有思考清楚就行动的。一会儿听说某个方法好,马上开始学。一会儿觉得不行,马上转用另一套方法。结果转战南北,把孩子最宝贵的中文学习时间浪费在做各种“中文学习实验”上,于是出现了反复拉抽屉的现象。一门外语的学习是需要系统地,有次序、有计划地安排。         最后,我想说的是:恒心,专注力,持久力都是成就人生的重要因素,而经典恰恰是给了我们管理人生最重要的智慧!
同乐中文 Jul 11, 2025

FAQ

We have compiled a list of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nd answers to help you quickly find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If you can't find the answer you're looking for, feel free to reach out to us using the contact information at the bottom of the page.

TongL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