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gLe Videos

Through the seasons of spring and autumn, we express our heartfelt gratitude to the parents and teachers who have collaborated closely throughout the journey. The children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progress and gained joyful memories and lasting friendships along the way.

同乐中文《论语》营

同乐中文《大学》夏令营

一年级中庸诵读

同乐中文二年级分组朗读

“去”字讲解

一年级识字“和”

古文理解力的进步

趣味成语-鹦鹉学舌

趣味成语-一窝蜂地

趣味成语-雨过天晴

趣味成语-久旱逢甘露

趣味谚语-没有不透风的墙

大学之道,西北春晚

华州中文才艺比赛

小大师云上春晚

李明道-中华好诗词

晨晨讲评书《秦始皇》(节选)

一剪梅-李清照

月下独酌-李白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将进酒-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华语朗诵大赛, 美国赛区, 一等奖&最佳潜质奖

华语朗诵大赛, 美国赛区, 一等奖

华语朗诵大赛, 美国赛区, 二等奖

华语朗诵大赛, 美国赛区, 三等奖

华语朗诵大赛, 美国赛区, 三等奖

华语朗诵大赛, 美国赛区, 三等奖

海外中文学习之听评书

海外中文学习之经典诵读

同乐家长会

海外中文学习的捷径

孩子读经典的趣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同乐的五年之约,收获如何?

石破天惊,八年回顾

Media Spotlight · Authoritative Witness

TongLe Chinese is making Chinese a powerful force for Chinese children worldwide
人民日报西雅图中文电台

Parents' comments

In early July 2018, we documented 15 entries from Tongle parents sharing their experiences and reflections on their children's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These included amusing anecdotes about the children's studies and insightful observations from teachers. We sincerely appreciate the enthusiasm and dedication of the Tongle parents in generously sharing their valuable educational insights with more families seeking to help their children master the Chinese language.
自己造字的小女孩
两年精心耕耘,一路感谢家长老师们的通力合作,孩子们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还收获了许多欢声笑语和友情。我们开辟这个栏目,分享家长的经验和感言,小孩子学习的趣事,老师的观察与思考。让我们的学习方法和内容越来越丰富而成熟。 Ada 8岁(二年级), 在同乐中文学习两年 Ada妈妈口述,清心老师整理: 第一年,读《大学》《中庸》,听评书《西游记》,主要培养语感,并教适量汉字。 第二年,读《论语》,逐步加大认字量,并开始阅读。 我感觉孩子认字进步挺大的。 碧涛老师的一堂课有18个字,刚开始孩子要一个星期才能记住所有的字,现在两三天后,就能记住,一个星期下来,能很轻松地记忆下来。虽然孩子在课堂上不能百分之百地掌握老师所讲解的汉字演变,汉字的象形特征,但是她知道了这样一种概念,一种思路,能帮助她记忆、理解汉字,还是有不少提高。         阅读需要大人辅助, 孩子能自己读百分之七八十,大人需要辅助,教她一些字,能完全读下来。         孩子对认字很有兴趣,碧涛老师做的汉字讲解很有趣味, 经常利用字形,让孩子们猜汉字的某一部分像什么,所以孩子回到家后,还能记得汉字。最近学了一个汉字,"数星星"的"数",孩子看到字形和含义不一样,说:"'数'这个字构造得不好,我来写一下",她就画了一只手的形状,上面有四点,说:"这是用手在数星星"。虽然孩子胡编乱造了一个字,但我还是比较鼓励她,说:"这是你自己创造的,还不错啊。"         今年听历史故事,历史故事中人物关系复杂,对孩子来说难一些,能听懂百分之三四十,需要大人讲解。 昨天听到了"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讲到明代有两个皇帝同时执政,问孩子这句话什么意思,孩子也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不过,孩子不赞同"天无二日"的说法。她想:"太阳是star(恒星),天上还有许多star(恒星),怎么能说天无二日呢?"孩子认为太阳是恒星,天上有很多恒星,孩子讲的是对的,我也无法反驳,于是我就说:"可能古时候的人没有认识到天上有那么多star,还以为只有太阳一个star。"         听评书时,感觉朝代在更换,一直在打仗。孩子会问:"中国为什么一直在打仗,什么时候才能不打仗?" 我就向孩子解释中国现在不打仗,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打仗这些问题。历史对于孩子来讲,虽然稍微枯燥一些,但是如果不学习的话,孩子也没有这种问题意识,所以学习历史还是很必要的。         孩子听历史故事时,了解到古代皇帝只传位给儿子,不传给女儿。于是问:"那不传给女儿皇位,女儿就不是皇帝,她的生活就和我一样吗?"我跟她解释说:"公主的生活和普通人还是不一样,她生活在宫殿里,自由也会受到一些限制。" 我在想:孩子也听过童话故事里公主,但和历史故事里的公主是不一样的。如果只听了童话故事,她可能以为公主就和平常人一样,和爸爸妈妈出去玩之类。但是听了历史故事,可以帮助孩子理解真实的人物形象。虽然,历史故事对孩子来说有些枯燥,但孩子阅读历史故事越多,就能更真实地理解历史。         孩子对趣味故事阅读很感兴趣,孩子喜欢《胖妈妈回家》和《骑驴找驴》,孩子想在summer camp中把这两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其他小伙伴。         孩子的学习,很需要家庭的配合。 我是这样在家里巧妙地教孩子复习汉字的。家里餐桌对着窗户,于是我就在窗户左边贴上课堂上学习过的生字,孩子利用零碎的时间,学习记忆生字,学会一个,就把对应的汉字移到右边。一星期下来,18个汉字都移到了右边,能完全记住。之后,我就让孩子利用这些汉字来说一句话,或者随意编故事。孩子一般会复述课堂上学过的,出现这些汉字的故事,能大差不差地讲出来,还不错。 观察与思考 碧涛老师: Ada上课很认真,对于我们按汉字构型分拆讲解的"高频字学习法",非常喜欢。孩子掌握了这种思维方式后,就会对汉字产生兴趣,无论怎么复杂的汉字,都能当作一幅画来看。在这里,真心赞Ada妈妈,她创新出"门窗汉字复习法",把字贴在玻璃门上,让孩子随时可以复习巩固汉字。同时这位妈妈也很懂得保护孩子的创造性,孩子思维活跃,会思考创新造字。从她们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言教不如身教",妈妈有创造性,女儿也跟着有创造性。我们叫小孩子读经也是"言教不如身教",与其苦口婆心劝孩子独自读经,倒不如我们大人和孩子一起坐在灯下心态平静、面色祥和地读经。         另外,Ada对语言的理解力也是很强的。我们上课的时候,当读到新的《论语》重点句子,我会先让学生们尝试解释句子。Ada会举手尝试解释句子,她对经典句子意思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这个理解水平已经超出我们当年在国内二年级小孩的水平了。由此可见,多读经典和多听书,能让小孩子在非中文的外界大环境中建立一个小中文环境,大大提高理解力,这为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排版 | 王晔
Jul 11, 2025
讲全英文的五岁娃是怎样喜欢上中文的?
两年精心耕耘,一路感谢家长老师们的通力合作,孩子们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还收获了许多欢声笑语和友情。我们开辟这个栏目,分享家长的经验和感言,小孩子学习的趣事,老师的观察与思考。让我们的学习方法和内容越来越丰富而成熟。 Austin 7岁(一年级), 在同乐中文学习两年 Austin妈妈口述,清心老师整理: 碧涛老师上课的氛围特别好,给孩子一种归属感 ,孩子在上学时全讲英文,在碧涛老师这里都是中文。 碧涛老师是一个有包容心的老师,给孩子提供的环境也是轻松的、有多样化选择的。 除非孩子特别不守纪律,碧涛老师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         回顾这两年,我们家小孩的进步还是很大的。 刚上幼儿班的时候,他上课的专注程度不足,我也在家里下了很多功夫帮助孩子。 开始读经的时候,经典对于孩子有些生涩,我就用唱歌的方法,把《道德经》用音符编成了不同的音调,教给孩子,或者用"你读A,我读B",这样一人读一句的方法。 也就是用了很多方法,花了很多时间来提高孩子的兴趣。这样下来,孩子从上50分钟课,到现在能上2个小时课。最开始担心孩子不能坚持2个小时的课,因为孩子喜欢上课画画, 到现在,孩子能坚持上2小时的课,上课也不会分心画画了。         孩子以前从不看《西游记》,现在开始看了。孩 子的专注力得到提高,最关键的是,他现在对中文还挺感兴趣的。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 我想这也是碧涛老师创办同乐中文的初心,让孩子能对中国文化保持兴趣和好奇心,认同中国文化。        身份的认同感还是很重要,孩子身在美国,说他是美国人好像不合适,因为长着中国面孔,说他不是美国人,却又拿着美国的护照。 对于在海外长大的孩子来说,爸爸妈妈都是中国人,身份的认同感是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也是我们选择同乐中文的原因。         对于我和他爸爸来讲,学中文是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比其他学习都重要。在中文学习里,经典又是最重要的,因为读了经典后,孩子的白话文没有任何问题,完全可以读。 还有一点, 碧涛老师的个性很好,所以我们就选择了同乐中文,现在看来,选择也是对的 。 碧涛老师是一个有爱心的人,而且有大爱。 我家孩子刚开始上中文课的时候,我挺疑惑的, 孩子3岁之前讲过中文,3-5岁都是接受全英文教育,中文忘得差不多了。 担心5岁多的孩子不能坚持50分钟的中文课。碧涛老师告诉我没问题,像是让我吃了一颗定心丸。碧涛老师还把她上课的内容给我讲了一下,鼓励我尝试。 最后,我们选择了碧涛老师,再加上家里的努力,孩子进步很大。         我感觉孩子的班级氛围也很好,他们玩得很好,孩子乐意去上学,还能和好朋友一起玩。 我们家长之间的关系也不错,家长商量着一起聚聚,一切都挺好的。 清心老师 有没有关于孩子学习中的有趣故事可以分享? Austin妈妈         Austin在学校里学习了"自作自受",知道了成语的意思,有一天在家里整理东西,东西没有放好,自己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对我说:"这就是自作自受"。         后来,Austin的妹妹在旁边听哥哥复习成语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学了这个"自作自受"这个成语。有一次Austin的妹妹没有把垃圾放进垃圾桶,丢到地上,结果摔倒了,也跟我说:"妈妈,我这是自作自受"。 碧涛老师: 回想Austin两年来的进步,可谓"脱胎换骨"。 刚来上课的时候,孩子的交流基本是英文,一开始不能完全跟上老师思路,上课时会"漫不经心"地在画画,中文咬字不大清晰。 到了今天,孩子上课能认真指读,积极要求领读 ,而且据我多次观察发现,他现在读《中庸》是一个个字认读出来的,而不是纯粹靠熟悉了经典音频而指读。 孩子写字一笔一画,有板有眼。 这与Austin妈妈的笃定和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海外要学好中文,必需是老师、家长和学生的三方面紧密配合。         Austin确实很喜欢成语讲解部分。其实中国很多的成语是有哲理性的。例如"自作自受", 我们希望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认识这个成语,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知道,遇到问题要反求诸己。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能看到孩子结合成语准确找到问题根源。         从Austin兄妹身上,再次印证了" 小孩子可以在看似不专心的状态下,大脑像海绵一样吸收各种信息。 "既然是吸收信息,我们就给孩子最有营养,最高级的信息! 真心点赞这位母亲,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全方位的经典与文化浸润的环境,耐心陪伴孩子,犹如竹子默默无闻地扎根,根扎好了,自然枝繁叶茂。 排版 | 王晔
Jul 11, 2025
海外七岁娃听《百家讲坛》,阅读《十万个为什么》
两年精心耕耘,一路感谢家长老师们的通力合作,孩子们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还收获了许多欢声笑语和友情。我们开辟这个栏目,分享家长的经验和感言,小孩子学习的趣事,老师的观察与思考。让我们的学习方法和内容越来越丰富而成熟。 Alex, 7岁(二年级), 在同乐中文学习将近2年 Alex妈妈口述,清心老师整理:         我认为读经很有好处,读经能帮助孩子理解诗词,理解成语。 2016年开始读《大学》,开始也不懂意思,但读完后发现里面的字都可以认识了,对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我家儿子挺喜欢同乐的课,最喜欢的是听评书。 碧涛老师会把评书里的成语和历史典故挑出来学习,他们大概能明白意思。        我们家孩子在家平常说的中文都是吃饭、睡觉之类的简单中文。理解力的提高,主要还是靠听评书。 家里 听得比较快,听了许多。         评书的内容比较深,最开始听《西游记》,男孩子比较喜欢,后来又听了《三国演义》、《话说中国》、《唐代诗人故事》,听《唐代诗人故事》是为了配合学校,当时学校在讲诗词,现在听《百家讲坛》。         有时候听评书时,我会停下来问孩子,如果你是历史人物,你会怎么办?故事接下来会怎么发展? 发现孩子是理解评书内容的。 我感觉孩子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挺好,现在可以阅读没有图画的《十万个为什么》。 清心老师 和国内同龄孩子的中文学习相比,有什么区别?         我们觉得,语言环境非常重要, 国内的孩子明显比在国外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强。一般来说,孩子学的古文不容易转换到生活语言中,家里的中文交流又比较简单,所以口语会有差距。 同乐中文让孩子听评书,正好弥补了这个差异。 目前他听力和阅读能力没有问题,因此,不断地听和读,差距不大。 Alex妈妈 清心老师 可以分享一下在学习过程中的有趣故事吗?        孩子在美国的语言背景下长大,学了一些成语后,有时候会用错,还有的时候,书面语和生活语言一起用,非常好玩。         我们听《唐代诗人故事》,有一些故事里讲到家里父亲去世了,家道中落。孩子问:为什么家里一个人死了,会穷得没饭吃了。我觉得如果我们家里爸爸死了,没什么关系,妈妈死了,也没什么关系,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Alex妈妈 清心老师 对同乐中文的建议、反馈或问题?         男孩和女孩的喜好不同,男孩喜欢《西游记》,里面有谋略和打仗。女孩就不太喜欢,但没有找到适合的评书,所以也强迫让女孩听《西游记》,怎么办?         孩子在同乐中文学习两年,真的是挺好的。尤其是第一年的时候,读《大学》,听《西游记》讲了很多很多成语,考试也要考成语,感觉孩子真正掌握了成语。         现在听《话说中国》里的重要历史人物,不考试,感觉不考试就掌握不了,他们不考试就不真正掌握。我感觉碧涛老师这里的考试制度挺好的,之前的成语故事要考试,现在的历史不考试,不知道孩子的掌握情况如何? 碧涛老师:          关于听《西游记》的问题,其实很多女孩子也喜欢。 辅助孩子听书上路的关键就是一开始不要太在意他们有没有听懂, 只要输入量够了,自然就能跟上情节。          这给我们几个启示:一是听评书量要足够,输入量够了,头脑自然能够归纳总结。 就像AI的深度学习一样,数据量要够; 二是一定要放松, 你若是问孩子听不听得懂,其实就有了担心他听不懂的暗示。小孩子开始只是模模糊糊地听个大概,即便是他听懂的部分也很难表达出来,你要去检查他听懂多少,反而使他紧张,影响兴趣; 第三是要有听得懂的人在旁边一起听, 这就能够发挥场的作用,也是同乐中文提到的感知式学习。         这里回答一下关于历史知识考核的问题。 同乐的教育方法是采用循环深入、螺旋上升的方式,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在以后还有机会遇到。 当前对二年级的大部分同学来说,细考历史知识,还是有点难度。 Alex妈妈 碧涛老师: Alex是班里学得比较好的一位同学。2016年初同乐中文率先提出了将听评书作为海外中文学习的主要手段。 Alex的妈妈非常认同同乐中文的理念,采用我们提出的 "车轮上听评书"方法 , 让孩子不仅完成了所有听书作业,有的评书是反复听,并另外增加听书内容,安排他听了很多评书。 能听懂百家讲坛是很多华裔小孩考了AP后都达不到的水平,我们衷心为他感到高兴! 短短两年下来,孩子摄入了非常丰富的语言文化信息,也给孩子的中文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 相对于知识教育来说,同乐中文更重视素质教育,指引方向和激励内在动力是教育的根本。 对小孩子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讲故事, 通过一个个历史故事,他们可以看到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吸取失败的经验,还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中文知识和理解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排版 | 王晔
Jul 11, 2025
快乐学习中文的兄妹
两年精心耕耘,一路感谢家长老师们的通力合作,孩子们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还收获了许多欢声笑语和友情。我们开辟这个栏目,分享家长的经验和感言,小孩子学习的趣事,老师的观察与思考。让我们的学习方法和内容越来越丰富而成熟。 Alex, 7岁(二年级), 在同乐中文学习2年 Alex妈妈口述,清心老师整理: 碧涛老师上课的氛围特别好,给孩子一种归属感 ,孩子在上学时全讲英文,在碧涛老师这里都是中文。 碧涛老师是一个有包容心的老师,给孩子提供的环境也是轻松的、有多样化选择的。 除非孩子特别不守纪律,碧涛老师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       回顾这两年,我们家小孩的进步还是很大的。 刚上幼儿班的时候,他上课的专注程度不足,我也在家里下了很多功夫帮助孩子。 开始读经的时候,经典对于孩子有些生涩,我就用唱歌的方法,把《道德经》用音符编成了不同的音调,教给孩子,或者用"你读A,我读B",这样一人读一句的方法。 也就是用了很多方法,花了很多时间来提高孩子的兴趣。这样下来,孩子从上50分钟课,到现在能上2个小时课。最开始担心孩子不能坚持2个小时的课,因为孩子喜欢上课画画, 到现在,孩子能坚持上2小时的课,上课也不会分心画画了。         孩子以前从不看《西游记》,现在开始看了。孩 子的专注力得到提高,最关键的是,他现在对中文还挺感兴趣的。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 我想这也是碧涛老师创办同乐中文的初心,让孩子能对中国文化保持兴趣和好奇心,认同中国文化。        身份的认同感还是很重要,孩子身在美国,说他是美国人好像不合适,因为长着中国面孔,说他不是美国人,却又拿着美国的护照。 对于在海外长大的孩子来说,爸爸妈妈都是中国人,身份的认同感是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也是我们选择同乐中文的原因。       对于我和他爸爸来讲,学中文是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比其他学习都重要。在中文学习里,经典又是最重要的,因为读了经典后,孩子的白话文没有任何问题,完全可以读。 还有一点, 碧涛老师的个性很好,所以我们就选择了同乐中文,现在看来,选择也是对的 。 碧涛老师是一个有爱心的人,而且有大爱。 我家孩子刚开始上中文课的时候,我挺疑惑的, 孩子3岁之前讲过中文,3-5岁都是接受全英文教育,中文忘得差不多了。 担心5岁多的孩子不能坚持50分钟的中文课。碧涛老师告诉我没问题,像是让我吃了一颗定心丸。碧涛老师还把她上课的内容给我讲了一下,鼓励我尝试。 最后,我们选择了碧涛老师,再加上家里的努力,孩子进步很大。         我感觉孩子的班级氛围也很好,他们玩得很好,孩子乐意去上学,还能和好朋友一起玩。 我们家长之间的关系也不错,家长商量着一起聚聚,一切都挺好的。 清心老师 有没有关于孩子学习中的有趣故事可以分享? Alex妈妈         孩子学习了《论语》里的"食不语,寝不言",有一天,爸爸在餐桌上教育孩子,孩子一本正经地说:"爸爸,要食不语,寝不言。"         以前我们交流很少用成语,孩子在同乐中文学了成语后,开始说成语。过节时,他看到一桌子的菜,感叹说:"好多美味佳肴,我要细嚼慢咽地吃。"         有一次读到《论语•公冶长第五篇》里的"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我给她们解释这两句大意是:再高明的工匠,也难在朽木上雕刻出精美之作;粪土之墙,再粉刷以白灰,也难去掉腥臭之气。大女儿看我做这个动作(捂着鼻子)便问道:"什么东西臭?"我说:"‘粪土之墙’的‘粪’很臭啊。"然后她问:"什么是‘粪’?"我就说:"是你的 number 2。"她捂着鼻子大笑。于是我乘机给她们组组词:鸟粪,马粪,人粪,牛粪…… 给他们讲讲我小时候在乡村的田野路边放牛的故事。 碧涛老师: Alex在课堂上非常活跃,经常会把各种知识迁移,并融会贯通。 这得益于他父亲给孩子的陪伴和引导。加上一个快乐的同乐学习场,Alex无论是读经典,学汉字,学文化,诗词等等,都很有热情。        当然,这些都离不开母亲的陪伴。正如她母亲提到的, 在课堂上,妈妈也是好学上进的学生,她会和孩子们一起高声朗读经典,对于各种文化知识讲解,妈妈则认真做好笔记。 有好学的妈妈,自然女儿也认真进取!         我相信这也是家长们选择同乐中文的原因之一:不仅是孩子在学习,家长也在学习。 家长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更好地陪伴和引导孩子学习中文。
Jul 11, 2025
融会贯通思考并执着做书的孩子
两年精心耕耘,一路感谢家长老师们的通力合作,孩子们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还收获了许多欢声笑语和友情。我们开辟这个栏目,分享家长的经验和感言,小孩子学习的趣事,老师的观察与思考。让我们的学习方法和内容越来越丰富而成熟。 乐乐 7岁半(一年级) 美国出生 五岁前自家教识字 2018年5月进入同乐民俗文化班学习 乐乐妈妈笔述        乐乐对王老师的民俗文化课非常感兴趣。每次回来后,当我们问到他课上的内容时,他都意犹未尽地跟我们描述。        本学期虽然只有短短八周课程,老师却倾注了大量心血。不管是每个主题的课程讲义设计,还是课后拓展练习的安排,都体现了老师课前课后准备的充分和细致。        王老师在课程中精心设计了不少主题相关的互动游戏与体验环节,她把文房四宝实物结合讲解带到课堂,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物更直观的了解古代文房的文具;在中国音乐文化主题中,不仅介绍了古代音乐的特色与典型乐器编钟等,还特邀艺术家给孩子们介绍古乐器琵琶并现场体验;端午节主题除了丰富生动的习俗学习,还带来美味的粽子与包粽子的原料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与分享。        这样互动参与式教学方式,让原本静止而高不可攀的传统文化变得有趣且贴近生活,也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不自觉地带着兴趣与热情来了解中国的文化瑰宝。        儿子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收获多多。他记性不错,过了几个星期复习的时候,居然文房四宝中的湖笔、小满节气中的祭三车,端午节习俗中的驱五毒之类的都能记得。        感谢老师的用心付出,让生长在美国的孩子也能有机会充分了解到父母的母国文化习俗,并且为之骄傲。也希望王老师的民俗文化课能越办越好,能有更多的孩子有这样的机会参与课程,并深入了解中华文化。 王晔老师        乐乐每次上课都很认真,且积极参与互动与提问。 从他的课堂表现、完成拓展作业与期末作品展示的情况看,孩子特别善于思考,并能以正能量感染其他同学,是老师的好助手。        课堂上有几位特别善于思考的孩子,我十分高兴,也在备课时特意准备些启发式问题。有时孩子的问题也能让我了解他们对知识与感兴趣事物的渴求,我就会及时调整课件,并开发适合孩子不同特质的讲解方式及互动游戏。针对期末作品设计,我设计了引导孩子思考与创作的参考小书,结果孩子们提问题与研究能力大都出乎我意料。        记得乐乐爸妈跟我说起他学习文房四宝期间,在回家途中给爸爸妈妈讲解文房的宝贝及故事。孩子通过课堂的学习与亲身体验,更是坚定地把自己所学通过"书"的方式展示出来(见下图)。他巧用课上学的思维导图,结合毛笔由来的故事,并根据自己发现的问题做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本逻辑清晰且富有深度的小书。        乐乐在这方面有突出表现,而且进步十分明显。他最后形成的"毛笔"主题书展示,除了受益于平日课堂与拓展练习中的不断积累与思考,更离不开全家人在他身后的大力支持与协助。正如我在他期末作品展示后打趣地说道,"乐乐胸有成竹的样子与精彩的表现,不仅包含了乐乐自己的思考,还离不开家里爸妈、老爷的用心辅导,爸爸的现场志愿与专业拍摄更是对你的最大支持!"        事实上,乐乐虽然在五岁前只有识字训练,但当爸妈意识到文化浸润在这个关键期的重要性时,他们马上做出了明智的选择,这也是让乐乐受益匪浅的。通过关键期更深度地接触与学习文化,注重培养孩子用中文的表达与思考能力,他的中文语言根基会更扎实,今后学习中文之路将越宽广。        相信通过体系性课程的逐步学习与渗透,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会越来越认识到学习中文的价值,也会慢慢认同我们经典的母国文化,并引以为傲。感谢父母的用心付出!        民俗文化课5~8岁班,除了体系化学习民俗文化常识外,还兼有培养孩子表达与思维能力的目标。        在学生的识字能力有较大差异的情况下,每学期期末作品展示环节的设计,就旨在通过鼓励孩子思考与表达(口头或文字或绘画等方式),帮助孩子在各自的程度上有所提高。        通过课上教授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引导孩子学会思考与乐于表达,以期通过基本表达与思维能力的逐步培养,为后一阶段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Jul 11, 2025
被文化打动而觉醒的小睡狮
两年精心耕耘,一路感谢家长老师们的通力合作,孩子们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还收获了许多欢声笑语和友情。我们开辟这个栏目,分享家长的经验和感言,小孩子学习的趣事,老师的观察与思考。让我们的学习方法和内容越来越丰富而成熟 杨沐辰 6岁(K) 中国出生,赴美一年 国内幼儿园学习 2018年5月进入民俗文化班学习 杨沐辰爸爸笔述 杨沐辰最初对于民俗课很抵触,一如他抵触他妈妈和我给他报的任何课程。但他对于吃和玩最感兴趣,所以当我告诉他民俗课上可能要包粽子、吃粽子的时候,他态度终于松动了。 王老师的课程设计十分用心,不仅有主题相关的词汇、习俗学习,还有品尝传统佳节的美食,结合各种主题的"玩乐"。如,根据端午节斗草习俗设计的知识回顾,运用端午故事出现的字和人物现场表演等......杨沐辰自从上了第一次课之后,再也没说过不想上民俗课,而是满心期待。 非常感谢王老师用心地唤醒孩子对文化的兴趣。我们十分期待新一学期的民俗课! 学习中的趣事 有一次他可能是太累了,到了上课时间,他在车上睡着了,怎么叫也叫不醒。虽然我们的车就停在楼下,但还是错过了整整一堂课。等一醒来,他马上问我怎么没送他去上课。我说你一直睡,现在估计已经下课了,要不咱们去看看?他说好。 那天我们很幸运地正好赶上王老师下课出来。王老师很耐心地在楼下给杨沐辰补了一会儿课,还手把手地教他怎么做端午香包。之后杨沐辰又拉着我花了好多时间一起做香包。真是很少见他那么认真有兴致地做手工! 观察与思考 王晔老师 还依稀记得沐辰头一节课拉着爸爸不愿进门,也不肯与同学互动的样子,与最后几节课上积极互动,并乐意分享自己所了解的文化习俗判若两人。 沐辰年龄虽小,但他的语言能力与文化功底却很不错。课上讲到的传统节日部分习俗,甚至大多数海外孩子不太熟悉的节气特征,他都能应答一二,甚至还能说出一些元宵节的月相问题。跟沐辰爸爸聊过之后方知,沐辰从小爱听故事,爸妈也就特别注重培养他的文化素养,给孩子讲一些节日习俗相关的传说和历史典故。 虽然只有短短八个星期内,我常常会与孩子们谈心交流,并思考如何调整课上的互动内容引起孩子的兴趣。让我感到庆幸的是,在沐辰身上发生的转变,就像唤醒睡狮一般,从抵触到乐于接受,又到满心期待。 正因为爸妈的坚持,不断想办法帮助孩子融入集体,以各种"诱导"鼓励孩子尝试,孩子才能真正参与课堂上的感知与体验环节,最终找到学习的兴趣。也正因孩子对文化产生了兴趣,才会乐于提问与思考,并期待后续的文化接触与研究。 他对端午节习俗最为感兴趣,几位同学在"端午祭屈原"短剧中都积极争演"龙舟",他也是其中之一。还有当错过了最后的课,却带着粽子朝我走来,积极与我沟通事情原委,并主动要学习做端午香包的过程,都让我十分感动。 孩子们身上的变化,正应验了爱因斯坦说过这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我特别感动的是沐辰爸爸妈妈的那份用心!      民俗文化课因为它的独特性,感知与体验式学习是贯穿于体系性课程始终的。 虽然课上有输入式习俗文化知识讲解,但在每节课上都会安排至少一至两项反馈互动或游戏环节。 除此之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孩子们身临其境体验习俗文化,甚至品尝或制作典型美食,也是一种激发兴趣与促进知识内化的过程。 适时将感知与体验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运用于各个年龄的教学中,而非单纯的死记硬背,会对孩子们的学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记忆的精髓是 深刻理解与反复刺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理念 输入 排版 | 王晔
Jul 11, 2025
捧读经典,滋润人生
两年精心耕耘,一路感谢家长老师们的通力合作,孩子们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还收获了许多欢声笑语和友情。我们开辟这个栏目,分享家长的经验和感言,小孩子学习的趣事,老师的观察与思考。让我们的学习方法和内容越来越丰富而成熟。 Anna 5 岁,就读幼儿班 在同乐学习一年 捧读经典,滋润人生 文:舒敏 书于2017年8月 01 与经典结缘 三年前我去广州访问了一位多年不见的好友,在好友家里拜读过陈琴老师的书《经典即人生》,觉得学经典不错。我观摩了好友的素读经典课:孩子们个个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谈吐得体,我很受鼓舞。 02 走近经典 回到西雅图,我把读经典这事抛到九霄云外,心想在国外,我的孩子学啥古文啊,能学好现代文,说上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我就心满意足了。 2016年我的大女儿6岁,有一次外婆做好了饭菜,她闻到饭香,便说道,"外婆,我(第三声说成第四声)想要吃饭饭"。 女儿的美国腔令我非常担忧;米饭说成饭饭,一个6岁孩子的中文词汇量停留在两三岁孩子的水平上,当时我心急如焚。 幸运的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加入海外读经微信群, 得知德国和加拿大的读经学堂办得如火如荼,孩子们诵读经典两三年便可突破识字关,可以自由阅读中文书籍。有一次看到孩子们一气呵成背诵《大学》《中庸》《论语》的视频,我羡慕不已。 于是我尝试着自己在家带孩子读《论语》,由于缺乏经验引导孩子,苦不堪言,再加上老公不支持,孩子们抗拒得厉害。 直到遇上好友凱歌,遇到碧涛老师,我们的经典学习之路慢慢走上正轨。 03 经典学习之路 俗话说"一日之际在于晨"。我们通常是利用早上的时间读经典,借助老公的力量让大家安静地坐下来,营造一种氛围。老公之前不赞同读经典,现在他看到孩子们有进步,也不反对了。 我会把我们这一周的学习内容明确地告诉她们,比如说我们这周准备复习《大学》和《中庸》7遍,那么一周7天,我们每天读一遍。 考虑到小孩子喜欢有选择权,我会让她们选择 :我们是先读《大学》呢,还是先读《中庸》呢?她们通常是选择《大学》,因为中庸有点长。 有时候我也会给她们一定的物质奖励,上次大女儿累积到100分买了一条小金鱼,她欣喜若狂。 有时候家里活动太多,孩子太累,没有办法完成当天的任务,我会减少读经的内容,或者干脆让孩子们听我自己读一遍。 当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读经基础时,我会适当地给他们解释。 比如说《中庸》里的名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我们要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动。我对他们说,记得我们看过《孔子》的动漫片吗,孔子小时候就是这样子的,老师上课的时候,他总爱动脑筋,提问题,所以他的学问渊博,两千多年了,我们还在学习他的思想和话语。 有一次读到《论语•公冶长第五篇》里的"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我给她们解释这两句大意是:再高明的工匠,也难在朽木上雕刻出精美之作;粪土之墙,再粉刷以白灰,也难去掉腥臭之气。大女儿看我做这个动作(捂着鼻子)便问道:"什么东西臭?"我说:"‘粪土之墙’的‘粪’很臭啊。"然后她问:"什么是‘粪’?"我就说:"是你的 number 2。"她捂着鼻子大笑。于是我乘机给她们组组词:鸟粪,马粪,人粪,牛粪…… 给他们讲讲我小时候在乡村的田野路边放牛的故事。 04 经典化人 我们读经典,一晃就是一年。读完一年的经典,孩子们有哪些变化呢? 我先说说大女儿吧,大女儿智力平平,学习语言不是她的强项。 一年下来我发现她的口齿清晰了,语言敏感度提高了。 我们读到《论语•述而第七篇》里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师",她知道那个"师"是老师的"师",有卷舌音;而《论语•为政第二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里的"思"是思考的"思",是不卷舌的。当我们读到《中庸》第三十章:"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智,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我来自南方,受家乡的方言影响,老把"宽裕温柔"的"柔"说成"楼房"的"楼",女儿每次都会给我纠正:"妈妈,是温柔,不是温楼。"我们刚开始读经典的时候,跟着读经机标准发音读的,听多了女儿自然会模仿。 第二个变化是我发现她的记忆力增强了。背过没有韵味的长篇古文,再来背有韵味的短短的唐诗,孩子们是很轻松的。 她可以一口气背10首唐诗。昨天我们一起阅读了12生肖的故事,我让她背12生肖的顺序"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我大概重复了三四遍,她便记住了。还有一次背九九乘法表,速度也是非常快。 再说说二女儿吧。二女儿四岁多,活泼好动,每次读经典我都要想方设法让她进入状态。 我们通常是领读,跟读,有时候模仿机器人读,捂着耳朵轻声读,放声快读,碰到高频字的时候拍着桌子读。 二女儿好胜心强,有时候我会定好定时器,和她约定好,15分钟之内把今天的学习内容完整地读一遍,她为了抢在定时器响之前读完,速度惊人,读完之后,她开心地高声大喊:"I BEAT THE CLOCK!" 读经典对她的最大帮助是她的定力比以前好,我相信这也会提升她的其它学习能力。 她也很喜欢听评书,最喜欢听《西游记》的故事。有一次听完故事,她说:"妈妈,我想邀请孙悟空来美国,来我们家sleepover。"我说:"他怎么来呢?"她说:"踩着筋斗云,翻跟斗来啊。"我笑着说:"我们家有你们几个已经够闹的了,孙悟空要是来了,我们家还不得每天大闹天宫啊。" 说到大闹天宫,有一次我们在听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片段,评书里讲道:孙悟空被三只眼二郎神拿下后,动了动胳膊,完全挣脱不开。他知道自己是被捆仙索绑着,是逃不出来的,便冲着玉皇大帝嘿嘿一笑:"嘿嘿嘿黑,玉帝老儿,如今俺老孙是让你给抓住了,没什么了不起的,要杀要寡,随你便吧。"玉帝大声呵斥道:"大胆妖猴,搅我蟠桃盛会,偷吃老君仙丹,打伤我四大天王,目无王法!"二女儿听到"妖猴"两字,立马提出疑问:"妈妈,孙悟空不是妖怪,他是一只猴子,为什么说他是‘妖猴’?"大女儿争辩说:"他是一只猴子,可是他是石头变的,他是妖怪啊,妖怪都是变来变去的"。二女儿又说了:"孙悟空都是打跑妖怪的,他不是妖怪。"孩子们的对话让我的脑袋一下就懵了,好像都有道理,我从小看《西游记》,怎么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呢? 想到大女儿和小女儿的表现,我忽然明白幼儿专家们曾说过的, 与图片和动画相比较,文字其实是最丰富孩子想象力的。《西游记》这样的经典文学作品,剧情曲折多变,人物形象各异,孙悟空的百般变化,勾住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孩子在幼年时,大部分的记忆靠听力;听《西游记》一类评书,就相当于在"阅读"经典。 05 经典的力量 读经典和听评书让孩子们变得聪明睿智,善于思考,经典也让我这个陪读陪听的母亲有所感悟。 有一回我们读到《大学》里的"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意思是说做君王的要有仁爱, 做臣子的要恭敬,为人子的要孝道,   为人父母的要慈祥, 与百姓交往要讲诚信。我的母亲和我们生活在一起5年多,有时候会唠叨我的一些事,通常我都会辩驳,弄得家里气氛很紧张。现在,当我想起"为人子,止于孝",我就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随她说去吧,我想不顶嘴也算是一种孝道吧。 当我回味"为人父,止于慈",我陷入了沉思:我是个慈祥的母亲吗?我想听听老公的回答。他说:"大部分时候,你还算慈祥吧,有时候会发脾气。"他的意思,我很明白,也就是我不够慈祥温柔。于是,我对他说:"我觉得我可以试试一个月之内不发脾气。"他说:"你要是下个月一点都不发脾气,我给你买一个香奈儿包包!"接下来一个月,当孩子们闹得厉害的时候,我会不断地地提醒自己:"为了心爱的包包,息怒息怒。" 经典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经典丰富了孩子的想象力,经典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智慧的窗。它改变了我的家庭,滋润了我的生命,提高了我们全家生活的质感;它也一定可以惠及在座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 孔子曾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让我们从这一刻起,捧读经典;让我们一起努力,携手前行!
Jul 11, 2025
润物细无声...
两年精心耕耘,一路感谢家长老师们的通力合作,孩子们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还收获了许多欢声笑语和友情。我们开辟这个栏目,分享家长的经验和感言,小孩子学习的趣事,老师的观察与思考。让我们的学习方法和内容越来越丰富而成熟。 Jasmine, 7岁,就读一年级 在同乐学习一年 文字:Lily 书于2017年8月 大家好,我是lily, 我有一个7岁半的女儿。两年前她随我一起搬到了西雅图,当时她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中文基础,说起中文来字正腔圆。每天晚上我还是会延续中国的习惯,给她念中文故事。 可是随着她英文听说读能力的快速进步,我发现她的中文反而越来越退步了,比如说她想找一件东西,她忘记怎么用中文表达,自己说了一个词,我的英文又不好,怎么也猜不到她倒底要找什么,结果弄得我们两都很抓狂,无法沟通。 后来,我去了一所中英文学校上班,开始关注中文教育,才发现学好中文真是一门深奥的功课呀。 我开始接触了许多爸爸妈妈在这边使用过的教材,比如《双双中文》,《四五快读》,《中华字经》等。早在2003年我在国内的时候,我们的学校使用过《中华字经》,但是由于缺乏经验,不懂得系统地使用这套教材,我们坚持了一年左右,学校便放弃了,所以对《中华字经》我始终有畏惧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微信群里看到了碧涛老师写的文章和教学经验分享,让我想起了在国内接触过的读经课程,我们还曾专门组织家长讨论"读经还是不读经"。 对于读经典,我虽是一知半解,但是拜读完碧涛老师撰写的书籍,我深深地被感动了。我很佩服碧涛老师人到中年,一个人还挑起重担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教授中文课程。对她提出的" 先语言文化,后认字 "的教学理念,我非常认同,于是便带女儿来上课了。 从去年2016年9月,直到2017年上半年,两个学期,我们跟着碧涛老师读了《大学》《中庸》,同时在家听了现代版的评书《西游记》,后来还听了原版的《西游记》和《唐宋名家故事》等。 碧涛老师的课, 主要内容是诵读经典,借用PPT讲解成语和典故,有时候会做小游戏,激发孩子的兴趣。应该说是动静交替,生动活泼。 每次上课我都会陪着。 但是去年我们家住在北边,每次来上课,单程就要花40分钟车程,每天我下班回到家已经7点多了,做饭,吃饭,陪女儿弹钢琴,做她学校里的功课已经花去不少时间,还抽出15至30分钟诵读经典,复习文化常识,听评书,总感觉时间不够用。而且刚开始一段时间,女儿诵读经典觉得很新鲜,状态很好。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她开始觉得枯燥,在家里读经典会闹情绪。 于是我向碧涛老师求助,因为她自己的女儿、儿子都经历过这样的过程。我始终清楚地记得与碧涛老师的那次长聊。 事后老师专门针对家长的困惑与疑问给我们写了一封信,她告诉我们:记住"润物细无声",重视一日当中的边角料时间,将经典诵读和听评书当做背景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我细细回味那封信之后,开始调整策略,女儿无论是读经典还是听评书,都进入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 我们是怎么把读经典和听评书融入平日的生活呢? 首先,每天早上快到起床的时间,我会把电脑搬到女儿的卧室,打开经典诵读音频,唤醒女儿。女儿听着这周需要学习的经典音频,逐渐苏醒过来。然后我自己去忙着做早餐,等她上洗手间的时候,我会把电脑抱进洗手间里。这个过程就这样每天重复着,我从没有要求她一定要听,所以她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被动"的吸收经典的音频信息。 刚开始我们晚上读经典,我需要帮她指读,她跟读;后来她一口气可以指读到还没有学习过的新章节,嘴里会兴奋地说着,"妈妈,看看接下来这段我会不会。"第二周上碧涛老师课的时候,她非常积极,因为她已经在家预习过了,所以觉得有成就感!这样一早一晚的反复巩固,我们在家读经典比之前顺利多了。 后来我们家搬到了Bellevue,我学会了自己开车,自己接送她上学、放学,还有去上课外班等。我算了一下一天在车上的时间,至少有30分钟到1小时的时间。所以,我把听评书主要放在车上的时间来听。只要我们一上车,车里的音乐就会自动切换成最近要听的评书片段,很快,我女儿就爱上了听评书。刚开始我们听《西游记》,她听得很投入,有时候到家了,她还不想下车,央求着听完下一集。 有时候,她在家里玩玩具,我也会把背景音乐换成评书,她玩着玩着就跑到沙发那头听评书去了。那段时间,女儿最大的收获是词汇量猛增,学会了用评书里的成语和文化短语来和我对话。当我因为眼睛不好,看不清楚东西的时候,她会对我说:"妈妈,你是 肉眼凡胎 ";当我们全家人搞完卫生,感觉非常疲惫的时候,她会说:"哎呀,我累得腰酸背疼";当我找她帮个忙,她说:" 小菜一碟! ";有一天一个小朋友来家里玩,看上了她的一个小橡皮,她很犹豫要不要让她来征求我的意见,我说:"这是你自己的东西,你自己决定吧",她想了想说:"那好吧,我就 忍痛割爱 ,送给她吧"。 有一次,看到一件非常奇特的事情,她说:"哇,真是 千载难逢 啊。" 很快我们就超过了碧涛老师给我们听评书的量,《西游记》听完了。碧涛老师鼓励我们听原文《西游记》。刚开始切换到原文,女儿第一个反应是:"妈妈,你放的什么呀,我听不懂"。我告诉她,"这是西游记的另外一个版本,妈妈想看看和之前的有什么不同,我们试试好吗?"。或者给她一包零食,分散她的注意力,这样一来二去, 因为原文的故事和评书里的故事是一样的,只不过语言使用的是古文体系,女儿很快进入了角色,她没有听懂每一句,但整篇都能理解大意;没过多久,她听西游记原文就像听现代版的一样饥渴,每次都苦苦要求再听一集。 再后来老师有段时间,在课堂上试着给小朋友听一段故事,然后回答问题,看看孩子们听力有没有提高。我惊讶地发现女儿听力理解能力有巨大的进步,基本上每次都能答对。  听完这么多有趣的故事,有时候她会问一些古怪的问题:"观音菩萨是女的还是男的?""如来佛会念紧箍咒吗?" 有一次她还问我,"上帝厉害还是如来佛厉害?" 第三个学期的课,我们开始听《唐宋名家故事》。由于这个评书讲的是人物传记,故事没有连续性,女儿没多大兴趣,她告诉我:"妈妈,我没听你刚才放的那一集。"我说:"没关系,妈妈再给你放一次。"然后她说:"我不想听。"我就说:"你不听没关系,妈妈听。"于是她在车上玩玩具,或者看书什么的,但她的头脑却像海绵一样完全吸收了周边的声音。后来她也逐渐地爱上了唐诗解读故事,尤其是里面的人物典故,听得津津有味。 这次暑假我们回国探亲,有一天,她和小表弟在一起玩,突然听到小表弟对着谁喊了声"老头子!"她马上转过来对我说:" 妈妈, 我知道老头子的意思,老呢,是因为人年纪大了,是尊称,头呢,是人之首,子呢,是因为我们古代有很多有学问的人的名字都是子啊,子的…… " 我说:"你理解得真好!"这其实就是她在碧涛老师课堂上听到过的,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的一个典故,说的是大才子纪晓岚和乾隆皇帝的故事。 前段时间暑期回国一个多月,我们拉下了不少功课。回到西雅图后,我们恢复原来的生活节奏,重新开始读经典,听评书,当听到里面有自己背过的熟悉的唐诗,她会立马跟着背起来。就像今天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音频一响起来,她马上情不自禁地念到"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一年过去了, 我很感激老师的付出。谢谢她让我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少走了一点弯路。 语言的学习是慢慢积累的一个过程,我们才刚刚起步,距离5年大成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无论如何,我坚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期待与大家一同成长,迎接新学期的开始!谢谢大家!
Jul 11, 2025
海外孩子读《老子》,听《三国》,取字“玄同”
两年精心耕耘,一路感谢家长老师们的通力合作,孩子们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还收获了许多欢声笑语和友情。我们开辟这个栏目,分享家长的经验和感言,小孩子学习的趣事,老师的观察与思考。让我们的学习方法和内容越来越丰富而成熟。 Edward,8岁,二年级,在同乐中文学习一年半。 Edward爸爸口述,清心老师整理。 01 学习过程的趣事 孩子读《三国演义》时,知道刘备,字玄德。当他读《道德经》时,遇到一句话,"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份,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读完后,孩子说:"爸爸,我也给自己取一个字,字玄同。" 02 学习以来的进步 首先是理解力吧,听评书,现在听《岳飞传》、《西游记》的原文完全没有问题,尤其是《西游记》原文,清朝人写的,不是白话文,他也能听懂。 然后是说话,孩子两年前说中文有外国腔调,现在学了以后,中文很标准,没有外国味了。 李老师的课堂相比其他学习中文的学校,比较有意思,也是文化教育,尤其是读经典教育,特别好。李老师从国内买回来几十架读经机,所有经典都在里面,读经机有跟读模式,大人没时间陪孩子时,孩子可以跟着读经机读,会轻松很多。 孩子跟着老师学习了很多东西,我也给他讲了很多《三国》的故事。最近老师讲矛、戈、大动干戈这些词,他也能分得清,我给他编了一些绕口令来记这些,孩子很快能记住,就很高兴,去找妈妈和爷爷奶奶展示自己学到的东西。 03 家庭里的语言交流 平时和孩子交流既使用中文,也使用英文。因为英文学校上了超前班,也有很高的要求,所以不敢放下,也注意英文的教学,但中文也不能放下,所以差不多一半一半,齐头并进。 04 对同乐中文的反馈 希望孩子更大一些的时候,能多讨论更多文化教育的内容。比如现在学习,碧涛老师从评书和阅读材料中挑出了一些字词学习,后面可以问问孩子人物的性格特点,让孩子们讨论一下。 碧涛老师可以多多提问孩子,避免孩子给自己放水,听着听着就不认真了。出个问题考孩子,孩子就会认真起来。 05 碧涛老师点评 Edward在课堂上非常活跃,经常会把各种知识迁移,并融会贯通。这得益于他父亲给孩子的陪伴和引导。加上一个快乐的同乐学习场,Edward无论是读经典,学汉字,学文化,诗词等等,都很有热情。
Jul 11, 2025
混血孩子,自编字典和连环画
两年精心耕耘,一路感谢家长老师们的通力合作,孩子们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还收获了许多欢声笑语和友情。我们开辟这个栏目,分享家长的经验和感言,小孩子学习的趣事,老师的观察与思考。让我们的学习方法和内容越来越丰富而成熟。 钰钰,二年级,家里姐妹两个都在同乐中文学校上学 钰钰妈妈口述, 清心老师整理。 学习趣事 孩子很多时候找不到东西,结果最后发现东西就在眼前,感叹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因为孩子经常会出现找不到东西的情况,所以也经常使用"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个短语。我感觉,对于在美国长大的孩子,缺乏中文语言环境,在学了一个词语后,能够结合生活实际使用词语,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中文作业,孩子也想用一些有意思的方式完成,于是就用了画画啊、做字典呀这些方法,像是在玩游戏,实际上也学习了中文。 她特别喜欢"胖妈妈回娘家"的故事,回家后给妈妈讲了一遍,又把这个故事做成了连环画。 姐姐还给自己做了一本字典,一页一个字,做字典时是按照碧涛老师教的思路来分解汉字,按照自己对汉字的理解,再进行绘画造字。比如说,"口"字,她根据自己的理解,在里面画了舌头,就"造"了一个"口"字。 学习收获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碧涛老师的课堂包括读经典、学汉字、听评书、读历史故事。我觉得最有趣的孩子学习汉字。 以前上学学习汉字都会写很多遍,死记硬背住,但碧涛老师教她们从汉字的起源、演变,加上一些和汉字意思一样的图片来学习汉字。 这样一来,训练了孩子的记忆方式,孩子可以利用图来记忆和回忆汉字,或者看到字后回忆出来图片。 理解力和词汇量是进步最大的。 在美国这边,孩子听不到很多中文,在家里,爸爸讲英文。但我要求孩子之间、孩子与妈妈、与其他中国小伙伴的对话都讲中文,因为这是她们唯一练习中文的机会了。即便这样,孩子中文的理解力也不会非常好。因为日常生活中对话也就那么多,"做饭、吃饭、做这个、不做那个……"这样的话,孩子的词汇量不会很多。 而上碧涛老师的课,给孩子很多机会接触新的词汇,比如 孩子听评书《西游记》,最初完全听不懂。碧涛老师的方法是把《西游记》里的汉字、成语、短语先拿出来讲解,这也提醒了家长可以在家里刻意使用这些字词。潜移默化中,孩子已经学会了使用这些字词,再来听《西游记》时,听到了自己学过字词,会很兴奋,也更容易听懂评书。 家长感言 我们认同碧涛老师的理念: 在中文学习上,不对孩子有苛刻的要求。 因为中文虽然是她们的母语,却又不是不是那么纯粹的母语,不可能要求孩子像国内的孩子一样高水平。 但是,也不能过低要求,像在一些中文班,学习"你好、再见""小白兔、白又白"这些之类的。如果只学习这些是没用的,孩子一到了中国,听几句就听不懂了。 所以, 掌握一门语言,不单单是语言本身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对语言文化背景的理解。 在碧涛老师这里的学习内容就对孩子很有帮助。比如说 学成语、学经典、学历史故事,都有深刻的语言文化包含在里面,这些语言文化、习俗不能快速学到,都是一点一滴积累来的,上碧涛老师的课,就有语言文化的环境,给了孩子们积累的机会。 之前也为孩子找了很多中文学校,也进过一个学校,结果进去后发现教学方法比较死板,原本活泼可爱的孩子也不喜欢说话了,所以就不上那个学校了。还好,后来遇到了碧涛老师,比较幸运。 碧涛老师有长远的教学目标,给了孩子们宽容的教学环境和正确的引导,学习主体还是孩子,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得很好。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碧涛老师安排的学习侧重点也不同。 最开始的小孩子,不注重学习汉字,注重听力,把听力和理解力提高了,相当于框架和基础牢固了,实质内容也会越来越充实。 和孩子一起上碧涛老师的课,教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和孩子一起进步。 让我们看看钰钰做的连环画吧! 连环画:胖妈妈回娘家
Jul 11, 2025
养成好习惯,自主复习的好孩子!
两年精心耕耘,一路感谢家长老师们的通力合作,孩子们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还收获了许多欢声笑语和友情。我们开辟这个栏目,分享家长的经验和感言,小孩子学习的趣事,老师的观察与思考。让我们的学习方法和内容越来越丰富而成熟。 Ethan,今年6岁半,4岁半开始在同乐中文学校上课。 Ethan妈妈口述,清心老师整理。 自主学习的好孩子 刚开始读经的时候,是妈妈来带孩子读,因为妈妈本人比较喜欢读经,也担心孩子不喜欢读经机。 后来发现,孩子挺喜欢读经机的,读经机里是有很多孩子跟读,可能他比较喜欢那种氛围。本来需要妈妈带着读经和学文化短语,读经的事情就被孩子自己搞定了。比如说, 妈妈可以在旁边做其他事情,告诉孩子,要读经了,孩子就会自己跟着读2遍,有时候前一天晚上没来得及读,会要求孩子读3遍,这样两天下来就会补过来。 学习以来的进步 在同乐中文学习以来,孩子进步最大的是认字和听力。 很多中文课在孩子听力方面都欠缺一些,碧涛老师建议孩子多听一些,我们之前听《西游记》评书,后来听《西游记》原文。所以我感觉孩子听力提高比较多。 因为平时没有时间给孩子讲中文故事,碧涛老师的课件里包括一些原文和评书。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听不懂,会问一些问题,但我们坚持让孩子听,慢慢就懂了,问他一些问题,他也都知道。所以,孩子的听力水平还是提高了的。 在词汇方面,孩子学习文化短语、歇后语,并且和评书、阅读是同步学习的。比如说《西游记》学到第几章了,就会从里面抽出一些文化短语讲解。这样孩子在听到评书的时候,就会很开心的说:"哦,妈妈,我学过这个"。 听评书和学习文化短语两者结合得很好,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会有一种亲切感。 我认为碧涛老师课堂上的听力、成语、高频词的学习都挺好,这样孩子学着学着,自己就会认字读经了。 有时候,遇到新的读经内容,我会让孩子自己先读一下,他可能也就两三个字不认识,都能读下来。 所以,认字方面还是进步还挺明显的。 对同乐中文的反馈 我很欣赏同乐中文的理念,所以就一直跟着学。课堂内容比较全面,认字啊、文化短语、评书、读经。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孩子无法理解经典的内容,读一遍、两遍、很多遍,不理解怎么办?其实,读多了是有很多好处的。 第一,可以帮助孩子语感的发展,国外孩子讲中文不是那么字正腔圆,读经可以帮助孩子口腔肌肉的发展,形成一种语感,这样孩子的中英文都可以讲得很正宗。 第二,虽然经典里的内容孩子不完全理解,但老师会挑出一些重点句子讲解,讲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我相信,这些道理会在孩子日后成长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中国古典文化里的精华、道理是非常宝贵的,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些内容在别的中文学校可能是学不到的,所以,我们现在很期待孩子二年级开始学习《论语》。 碧涛老师点评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Ethan从幼儿班开始,他妈妈就注意培养他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到了一年级,能自主复习经典,汉字和文化短语等,也让妈妈省心。 同乐很注重创造良好的"老师+学生+家长+同伴"的学习场,那样孩子跟着下来,不知不觉就全方面地吸收和学习了经典、汉字、文化等。
Jul 11, 2025
上进的妈妈
两年精心耕耘,一路感谢家长老师们的通力合作,孩子们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还收获了许多欢声笑语和友情。我们开辟这个栏目,分享家长的经验和感言,小孩子学习的趣事,老师的观察与思考。让我们的学习方法和内容越来越丰富而成熟。 Nicholas,一年级,在同乐中文学校学习一学期。 Nicholas妈妈口述,清心老师整理。 01 学习过程的趣事 孩子在学校学了成语,会在家里一些情境中使用,有的时候能用对,很高兴,有的时候用错了,家里人就会哄堂而笑,也很高兴。虽然大人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付出了很多,但学习中文带给孩子的乐趣和开心是更多的。 02 学习以来的进步 孩子越来越自信了,以前口语都是磕磕巴巴,到了同乐中文以后进步非常大。同乐中文和其他机构不太一样的是,其他机构可能招外国人的孩子,同乐中文只招华人孩子,对于孩子来讲,是非常好的语言环境。 孩子一到这边,其他孩子都会讲中文,还讲得很好,我的孩子也没有羞怯,很快和大家融合,敢于去说,口语也越来越好。 孩子在同乐中文学习,非常自信,非常敢于表达。 我曾经在孩子的全日制学校里当志愿者,发现孩子不是那么积极,属于比较羞涩的。但是在碧涛老师的课堂上,完全不一样了。他非常积极,当碧涛老师提问时,举手回答,回答不出来,碧涛老师也会慢慢地引导和鼓励,其他小朋友也耐心地等待,这样孩子就能回答出来了。 久而久之,孩子在课堂上变得更加自信,也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放学后主动复习中文。孩子每天回家后要完成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但他会主动把中文学习放在第一位,第一个去完成。 孩子非常喜欢同乐中文的课堂和学习内容,他甚至把同乐中文的学习材料带到学校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我们家离同乐中文学校比较远,开车往返也需要一段时间,如果孩子没有兴趣上课的话,我们家长也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就是因为孩子非常感兴趣,才能坚持下来。 03 妈妈的心路历程 我们刚进班时,我是很不安,心里没底的。 因为别的孩子都在这里学习了很久,口语很好,也认识很多汉字。而我们的孩子,口语磕磕巴巴,也不认识汉字,还是插班进来的。 碧涛老师就鼓励我们没问题,跟着学。因为碧涛老师不按识字量区分孩子,一进来先读经典、听评书、学成语。慢慢地,孩子的识字量和口语都提高了。 碧涛老师的教学方法是这样的:先把阅读材料和评书里的高频字、成语拿出来,配上图片生动地讲解,孩子学一遍后,再来听评书、阅读,就会发现很多字词都见过,很开心,听起来也更容易。听了评书后,相当于巩固了学过的成语、字词。接下来,孩子就会时不时地在生活情境中使用这些成语。这个方法是非常好的,不断地帮助孩子学习巩固。 在 学习汉字的时候,也不只是简单地学一下拼音,组个词,造句之类的。而是从字形的演变过程来讲,从甲骨文到楷书,都呈现给孩子,再配上相应的有趣的图片,非常深刻,孩子很感兴趣,在潜移默化中也能记住。 有一些学的时间比较长的孩子,跟了碧涛老师两年,掌握得很好,知道字的来源和演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一本字典,我们家的孩子是插班生,也在努力进步和提高。碧涛老师经常说: 我们是后来者居上 ,鼓励我们。 04 对同乐中文的反馈 很认同碧涛老师的教育理念,所以才会坚持在同乐中文学习。 在这里,不只是简单地学习语言,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内容在里面。 在这里,我感受到和其他课外班氛围完全不一样, 家长们心很齐,都在讨论孩子学习方面的事情,从来不是说趁着孩子学习,大人放松一下 。 我们都在跟着孩子学习 ,以前也不了解传统文化,以为有很多糟粕的内容,学习了才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很多,让我们进步很大。 孩子学习中文以来,也愿意随时随地展示自己,不知不觉地就表现出来了进步。不像是弹钢琴,你让他展示,他很拒绝。学习中文是流动的、灵活的,不知不觉就展示出来了。 我们担心孩子学习久了会比较皮,碧涛老师很宽容,如果对孩子严厉一点也可以接受。 05 碧涛老师点评 特别感谢这位母亲的认真劲。 每次有家长要求插班,我不但要看孩子的中文水平,更要看家长的认真劲。 Nicholas妈妈就是那种每做一件事情,都努力做好的人,孩子也是一样。 海外华裔孩子学习中文的时间非常有限。怎么让孩子们在5-6年里,在每周只上一节中文课的情况下(国内的孩子是每天中文课,而且是完全中文语境下的学习),达到一定的中文水平(听、说、读、写与国内初中生水平相当,个别方面略有超越),并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和好的价值观,同乐中文在很多方面作了创新的尝试与改革。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目前只面向华人孩子招生。等以后有精力了,我们可以把同乐的理念,应用到非华语家庭的孩子的华文教育。
Jul 11, 2025
积极的学习场,快乐的中文班
两年精心耕耘,一路感谢家长老师们的通力合作,孩子们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还收获了许多欢声笑语和友情。我们开辟这个栏目,分享家长的经验和感言,小孩子学习的趣事,老师的观察与思考。让我们的学习方法和内容越来越丰富而成熟。 Jessie,6岁,一年级,在同乐中文学习大半年 Jessie 妈妈 口述,清心老师整理: 孩子在上同乐中文学校之前,也去过其他中文学校,学习其他教材,是比较简单、口语化的中文。孩子刚进那个班时,别的小朋友都认识字,她不认字,别的小朋友都说话,她也不说话。听老师上课时,从来都不说话,大人也不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就这样的状态,过了两个月。 后来,孩子就到同乐中文上课了。 我陪她一起读《中庸》,一起学习成语,一两个星期后,孩子就喜欢表达了,也喜欢领读,老师提的问题,也争先恐后地抢着举手回答。 通过这两个学期的学习,孩子变得更有自信了,学得更带劲儿了。因为学到了东西,有活跃地表现,孩子就有成就感,变得自信了,因为自信,也更有兴趣学习了,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前一段时间听一些诗词,一些故事,比如纪晓岚光着上身,钻到桌子底下见皇帝的故事,孩子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印象深刻,听到之后就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再复述出来,说明孩子听懂理解了这个故事。 孩子对学习成语很感兴趣,我们就在家里玩成语接龙的游戏,从"一"说到"九",发现孩子掌握得特别好,很多都可以用上。 有的时候,我和爸爸还没反应过来,孩子就已经脱口而出了。 孩子的爸爸要做俯卧撑健身,孩子也学着爸爸趴在地上做,有一天,她的身体全部趴在地上,头也在地上,像是在做瑜伽,我问他:"你是在做瑜伽吗?" 孩子说:"不是,我这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小朋友在学校了学了成语,回到家还能用,并且使用对了,这还是挺有趣的。 有很多情境,我们大人都没有想到能使用这个成语,小孩子却想到了,很了不起。 同乐中文和其他中文学校不太一样的是非常注重和家长的沟通,向家长推广教育理念和方法,家长也都认同这种教育理念,和学校配合得很好。 以前送孩子去上课外班时,家长在外面等着孩子,就聚在一起闲聊。在同乐中文不是这样的, 幼儿班的孩子必须父母陪同上课,父母也得学习。 我们家长现在等孩子,都是聊怎样教育孩子、分享经验这些有用的话题。 在带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有很大收获,之前都不知道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这么巧妙,也学到了其他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到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碧涛老师:      Jessie来上中文课的时候,刚开始不大愿意说话。但是 在小朋友们的互相带动下,变得活泼开朗。 现在读经典,积极要求领读;学汉字,积极思考字源;学文化,积极举手抢答。      当然,这些都离不开母亲的陪伴。正如她母亲提到的, 在课堂上,妈妈也是好学上进的学生,她会和孩子们一起高声朗读经典,对于各种文化知识讲解,妈妈则认真做好笔记。有好学的妈妈,自然女儿也认真进取!
Jul 11, 2025
中文学习并不难,关键是走对路,踏对步。
两年精心耕耘,一路感谢家长老师们的通力合作,孩子们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还收获了许多欢声笑语和友情。我们开辟这个栏目,分享家长的经验和感言,小孩子学习的趣事,老师的观察与思考。让我们的学习方法和内容越来越丰富而成熟。 小熙 今年6岁,在同乐中文学习三个学期。 小熙妈妈笔述,清心老师整理 谢谢碧涛老师的这两个学期的悉心教导,作为家长,我们特别感激。 小熙越来越爱读经了,读经典的时候也越来越轻松了,很多高频字都通过指读的方式认识了。 听故事的时候听到学过的成语和典故就特别有成就感。 尤其是小班学习的氛围非常好, 小伙伴们每次都争先恐后地互动回答问题,小朋友也会被带动着更自主更认真地学习。 作为家长我们感觉很幸运也很欣慰能遇到碧涛老师。因为在去年刚刚有念头给孩子启蒙中文的时候,一头雾水。开始觉得您的课可能对五岁的孩子会有很大挑战,毕竟国学经典比较晦涩,但时间过得真快, 一年间小熙通过《道德经》和《中庸》的学习,养成了每天读经和听《西游记》的习惯。 特别感谢碧涛老师的耐心和爱心,也感谢您通过教授国学经典将做人的道理和中华传统美德根植于孩子幼小的心灵。 祝愿同乐中文越办越好!
Jul 11, 2025
海外孩子说:“我是中国人!”
两年精心耕耘,一路感谢家长老师们的通力合作,孩子们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还收获了许多欢声笑语和友情。我们开辟这个栏目,分享家长的经验和感言,小孩子学习的趣事,老师的观察与思考。让我们的学习方法和内容越来越丰富而成熟。 晨晨 今年6岁了,在同乐中文学习1年。 晨晨妈妈笔述,清心老师整理 晨晨是2017年9月(5岁3个月)正式去碧涛老师的同乐中文学习中文。彼时我和晨晨接触读经已经两年多的时间,摸索着前进的道路上幸遇碧涛老师,颠覆了我对传统纯读经的看法。 没有国学经典 (这里指中国古代的儒家、道家代表作品,比如《道德经》、四书五经) 的学习,中文学习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首要的 第一步是诵读经典,第二步以听评书的方式加强中文语境的沉浸,第三步便是辅以识字、白话文阅读。 经过6个月的系统学习,从我观察到的孩子的变化有: (1)孩子口齿更加清晰。 娃经常会纠正我的发音,比如"上"字没发出后鼻音,她会告诉我说读错了; (2)语言表达能力更为丰富。 "肉眼凡胎"、"自作自受"、"异口同声"、"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这些短语都可以在生活中使用……说明孩子不仅记住了而且理解了。 (3)写字认真。 碧涛老师在一年级开始就教孩子们笔画顺序,建立起写汉字的基本规矩,之后遇到再复杂的字都可以拆开分解、理顺笔画。解决了很多孩子只会说不会写的困境。 (4)学习中文的兴趣愈加浓厚。 每周日的同乐中文课是孩子非常盼望的, 他不仅上课积极举手带读经典,还能和同学们一起演绎经典、成语、俗语。 碧涛老师常说这个班的孩子都是演技派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海外家长常挂嘴边的"身份认同"。 经过长期的中文熏陶,孩子慢慢认同中国文化,并时常问我很多历史故事 、神话故事。一度让亲子关系到达甜蜜期。 如果你要问晨晨是哪里人,她一定会说自己是中国人! 碧涛老师于我和晨晨有着知遇之恩,是我的幸运,也是晨晨的幸运。西雅图有这样一位教授经典文化的老师,是我们的福气。我们会非常非常珍惜!
Jul 11, 2025
TongL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