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不認字也能學中文?揭秘同樂讓孩子輕鬆入門的秘密

同乐中文
9月 14, 2025
家長成長中心
查看原文

每次有新家長帶著孩子來試課,幾乎都會帶著“兩個驚訝,一個擔心”。 

第一個驚訝是:“同樂低年級就教那麼多短語和金句,孩子才認識幾個字,怎麼學得會啊?” 

第二個驚訝是:“同樂低年級的教材,大部分都是圖片,怎麼跟我們小時候學的中文課本不一樣?” 

而家長的擔心則是:“課堂內容這麼豐富,課後作業會不會很重?需要我們家長花多少時間輔導啊?” 

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同樂中文之所以能做到自然、易學、高效,正是因為我們徹底顛覆了傳統的中文教學理念與方法。 

打破傳統:“字-詞-句”模式的效率陷阱 

傳統的海外中文教材通常是按照“字-詞-句”的順序編排,先學漢字,再組詞造句,最後才能讀懂文章和文化。但這種“通過認字來學語言”的方法,實際上是低效的根源。 

為什麼?因為語言本來就可以獨立於文字而存在。想一想,我們身邊很多老一輩,雖然沒有機會上學認字,但他們仍然能流利地與人交流。這正是因為“聽說”才是語言學習的第一步,而文字是輔助工具。傳統教學顛倒了這個順序,導致孩子們學得異常痛苦,能堅持下來的學生少之又少。 

回歸本源:讓“聽說”先行,中文學習不再是“爬山” 

同樂中文的理念和教材編排,正是回歸了語言的自然學習次序。我們跳過了傳統的“漢字”這個中間環節,直接通過彩色大圖,將“聲音”和“意思”連接起來。例如,學習“東南西北”,孩子看到相應的圖畫就能立刻理解意思,並與讀音聯繫起來。這不僅是最符合語言學習規律的方式,也特別高效。 

正因如此,同樂低年級的孩子,即使在沒有認識很多字的情況下,僅僅通過幼兒班和一年級的學習,就能輕鬆掌握600多條短語! 

顛覆評估:讓學習沒有壓力 

我們還打破了傳統的教學評估方法。在傳統的教育體系中,學習一首詩,通常要求孩子做到“聽說讀寫”全會,並能複述意思。如果將這種“全鏈條”的評估體系套用到我們內容豐富的課程上,家長一定會感到焦慮,這也是你們擔心的主要原因。 

在同樂,我們不要求孩子認識並寫下課堂上的所有漢字。我們的主要要求是“跟讀短語,模仿發音”,也就是 CopyCat。我們的作業 App 也完全是為此設計的:孩子跟著讀漢字、短語、句子,AI 會自動評估,並幫助孩子糾正發音。這樣一來,孩子既練習了聽說,也吸收了文化,全程沒有任何壓力。 

你看,這就是為什麼在同樂,每天只需要 10 分鐘的作業,就能讓孩子學習到豐富的短語和文化內容。最關鍵的是,“不費爹媽”。 

在同樂,孩子是在“邊聽邊說,看圖就懂”的狀態下學習文化和漢字。中文不再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而是一次充滿樂趣的尋寶之旅。 

方法对了,学中文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 为什么说同乐课堂是Easy Path? | 海外中文学习秘诀!#同乐中文 #中文学习 #learnchinese #亲子共学 #learn

推薦閱讀
文以载道:“悟”
        自明吾心即是“悟”。         历代已经有很多大德的精辟论述,我们简要摘录以图共学:         沩山灵佑禅师曰:“今人一念顿了自心,名之为悟。”         马祖道一禅师云:“不了时是迷,了时是悟。”         圭峰宗密把悟和禅结合起来:“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称禅那。”         明朝禅宗大德憨山大师:“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之曰悟。”         万鹿园结合儒家格物修持谈悟:“圣贤功夫,莫先格物,格物者,格吾心之物也,扫荡一切,独观吾心,格之又格,愈研愈精。到得顿悟本来则彻底明净,不为一切情景所转,如镜照形,镜无留形。”         岭南明儒卢冠岩先生对悟作了精辟的论述:“悟非意见想象,此心生机也。生机发动,则有自然之觉,唯澄心凝虑,生机潜通,是自然有的。……然后无思无不通。”         神秀和慧能的两首诗分别描述了悟前渐修和悟后的状态:         渐修:“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悟后:“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本清静,何处惹尘埃。”         最后,想说一下悟是一种真实状态的体证,而非语言的论述。禅宗之前的大德僧肇在《肇论疏》中云:“见解名悟,闻解名信。信解非真,悟发信谢,理数自然,如果熟自零。”
同乐中文 7月 11, 2025
TongL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