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樂公益講座回顧 | CMU學長Michael Li:如何高效規劃高中與大學,贏在AI時代

近期,同樂中文成功舉辦了【名校學長指路】系列首場公益講座。我們邀請了Michael Li。Michael作為從同樂走出去的“第一號學生”,以頂尖榮譽三年完成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科學本科學業,如今已是卡內基梅隆大學智能信息系統領域的碩士生。本次,他重返“母校”,以學長的身份,進行了一場真誠而乾貨滿滿的分享。
一、目標一致,是規劃的起點
Michael 提醒家長與學生:
“高中階段的目標,是進入理想大學;大學階段的目標,是為未來鋪路。”
當家長與孩子目標一致,所有選擇都更清晰。矛盾往往源於“想的不一樣”。
二、成績依然是基礎競爭力
GPA 建議保持在 3.9 以上。
SAT/ACT:目標分數 SAT 1530+ / ACT 34+。
AP 考試:建議至少 8 門以上(與未來專業方向相關)。
Michael 說:“學習不是拼時長,而是拼規劃。”
三、課外活動:重在“深度與持續”
“我高一的時候活動太多,後來才明白,大學更看重持續性與影響力。”
建議聚焦三類:
一項長期學術類活動(研究/競賽/項目)
一項志願或社會服務
一項體育或藝術項目
“持續三年做一件事,比做十件事更有說服力。”
四、文書寫作:講好自己的成長故事
Michael 分享了通用寫作框架:
故事 → 反思 → 應用。
“招生官想看到的,不是完美的你,而是思考和成長的你。”
五、AI時代的新競爭力
“AI不會取代人,但會取代不會用AI的人。”
建議學生學會讓AI成為學習助手,比如:
用AI練習寫作或口語;
整理學習筆記與時間規劃;
跟蹤AI新趨勢,提升學習效率。
六、家長的角色:支持 > 壓力
“外部壓力可能讓孩子短期進步,但長遠會磨掉興趣。”
建議家長把關注點放在培養內驅力上,而非單純成績。
🎓 Q&A 精選摘要
Q1:AP課程要選哪些?
與未來專業方向一致為佳,理工科建議多修 Physics、Chemistry、Calculus、CS。
Q2:IB 和 AP 哪個更有價值?
IB 對申請影響大,AP 更有助於大學學分轉換。若有條件,AP成績更具“加分”作用。
Q3:Research怎麼開始?
“主動聯繫教授。” 先閱讀教授論文,寫出具體興趣點,即使被拒也能積累經驗。
也可以聯繫博士生做助研項目,或自己發起小型研究項目。
Q4:家長該如何參與?
提供情感支持與資源協助,而不是替孩子決策。讓孩子在自主中成長。
📚 :
Michael 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一個真實的成長曲線:
從同樂中文的小學員,到卡內基梅隆的理工科研究生,
他用“目標明確 + 持續努力 + 自主思考”的方法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路。
【家長輔導中心】我們致力於為家長提供全方位支持,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學習夥伴。想看更多學習陪伴, 雙語家庭教育指導,歡迎提交您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