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以载道:“息”

同乐中文
7月 11, 2025
原创文章

        “心”上头一个“自”就是“息”。“心”逆向返回自身,不再攀缘外物,精神就得到放松休“息”

其实我们平时说的“休息”是包括身、心两个方面的。“休”就是人像木头一样不动,这是指身体而言。“息”是就精神方面而言,不要胡思乱想。我们平时的睡觉就是很好的休息。还有打坐、冥想等也都是保持姿势不动,精神安静。

        另外,“息”字在过去还有生长的意思,《易经》中有“消息”之说,阳进阴退为“息”,阳退阴进为“消”。“消息”就是一进一退,是指一个事物积极与消极态势的整体状况。经常做到精神内守,阳气就生发,整体生机就旺盛。

        我们看看“息”字的引申意义

        1. 停止。心返回自身,不再有杂念,所以就有了停止的引申意。

        a. 如:休~。歇~。~事宁人。~止。平~。偃旗~鼓。

        b. 呼与吸之间的停顿也叫“息”:气~。鼻~。传统健身中的调“息”就包含了很多精妙内容。在此不展开叙述。

        2. 生长。

        a. 繁殖,滋生:休养生~。滋~。

        b. 音信:消~。

        c. 儿女:子~。

        d. 利钱:利~。月~。

        引用李道纯一段话作为结尾:

“息缘返观禅之机; 息心明理儒之极; 息气凝神道之玄, 三息相需无不克。”
推荐阅读
文以载道:“悟”
        自明吾心即是“悟”。         历代已经有很多大德的精辟论述,我们简要摘录以图共学:         沩山灵佑禅师曰:“今人一念顿了自心,名之为悟。”         马祖道一禅师云:“不了时是迷,了时是悟。”         圭峰宗密把悟和禅结合起来:“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称禅那。”         明朝禅宗大德憨山大师:“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之曰悟。”         万鹿园结合儒家格物修持谈悟:“圣贤功夫,莫先格物,格物者,格吾心之物也,扫荡一切,独观吾心,格之又格,愈研愈精。到得顿悟本来则彻底明净,不为一切情景所转,如镜照形,镜无留形。”         岭南明儒卢冠岩先生对悟作了精辟的论述:“悟非意见想象,此心生机也。生机发动,则有自然之觉,唯澄心凝虑,生机潜通,是自然有的。……然后无思无不通。”         神秀和慧能的两首诗分别描述了悟前渐修和悟后的状态:         渐修:“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悟后:“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本清静,何处惹尘埃。”         最后,想说一下悟是一种真实状态的体证,而非语言的论述。禅宗之前的大德僧肇在《肇论疏》中云:“见解名悟,闻解名信。信解非真,悟发信谢,理数自然,如果熟自零。”
同乐中文 7月 11, 2025
TongL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