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海外七岁娃听《百家讲坛》,阅读《十万个为什么》

Jul 11, 2025
家长感言
View original

两年精心耕耘,一路感谢家长老师们的通力合作,孩子们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还收获了许多欢声笑语和友情。我们开辟这个栏目,分享家长的经验和感言,小孩子学习的趣事,老师的观察与思考。让我们的学习方法和内容越来越丰富而成熟。

Alex, 7岁(二年级), 在同乐中文学习将近2年

Alex妈妈口述,清心老师整理:


        我认为读经很有好处,读经能帮助孩子理解诗词,理解成语。 2016年开始读《大学》,开始也不懂意思,但读完后发现里面的字都可以认识了,对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我家儿子挺喜欢同乐的课,最喜欢的是听评书。 碧涛老师会把评书里的成语和历史典故挑出来学习,他们大概能明白意思。


       我们家孩子在家平常说的中文都是吃饭、睡觉之类的简单中文。理解力的提高,主要还是靠听评书。 家里 听得比较快,听了许多。


        评书的内容比较深,最开始听《西游记》,男孩子比较喜欢,后来又听了《三国演义》、《话说中国》、《唐代诗人故事》,听《唐代诗人故事》是为了配合学校,当时学校在讲诗词,现在听《百家讲坛》。


        有时候听评书时,我会停下来问孩子,如果你是历史人物,你会怎么办?故事接下来会怎么发展? 发现孩子是理解评书内容的。 我感觉孩子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挺好,现在可以阅读没有图画的《十万个为什么》。


清心老师

和国内同龄孩子的中文学习相比,有什么区别?

        我们觉得,语言环境非常重要, 国内的孩子明显比在国外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强。一般来说,孩子学的古文不容易转换到生活语言中,家里的中文交流又比较简单,所以口语会有差距。 同乐中文让孩子听评书,正好弥补了这个差异。 目前他听力和阅读能力没有问题,因此,不断地听和读,差距不大。

Alex妈妈
清心老师

可以分享一下在学习过程中的有趣故事吗?

       孩子在美国的语言背景下长大,学了一些成语后,有时候会用错,还有的时候,书面语和生活语言一起用,非常好玩。


        我们听《唐代诗人故事》,有一些故事里讲到家里父亲去世了,家道中落。孩子问:为什么家里一个人死了,会穷得没饭吃了。我觉得如果我们家里爸爸死了,没什么关系,妈妈死了,也没什么关系,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Alex妈妈
清心老师

对同乐中文的建议、反馈或问题?

        男孩和女孩的喜好不同,男孩喜欢《西游记》,里面有谋略和打仗。女孩就不太喜欢,但没有找到适合的评书,所以也强迫让女孩听《西游记》,怎么办?


        孩子在同乐中文学习两年,真的是挺好的。尤其是第一年的时候,读《大学》,听《西游记》讲了很多很多成语,考试也要考成语,感觉孩子真正掌握了成语。


        现在听《话说中国》里的重要历史人物,不考试,感觉不考试就掌握不了,他们不考试就不真正掌握。我感觉碧涛老师这里的考试制度挺好的,之前的成语故事要考试,现在的历史不考试,不知道孩子的掌握情况如何?




碧涛老师: 

        关于听《西游记》的问题,其实很多女孩子也喜欢。 辅助孩子听书上路的关键就是一开始不要太在意他们有没有听懂, 只要输入量够了,自然就能跟上情节。


         这给我们几个启示:一是听评书量要足够,输入量够了,头脑自然能够归纳总结。 就像AI的深度学习一样,数据量要够; 二是一定要放松, 你若是问孩子听不听得懂,其实就有了担心他听不懂的暗示。小孩子开始只是模模糊糊地听个大概,即便是他听懂的部分也很难表达出来,你要去检查他听懂多少,反而使他紧张,影响兴趣; 第三是要有听得懂的人在旁边一起听, 这就能够发挥场的作用,也是同乐中文提到的感知式学习。


        这里回答一下关于历史知识考核的问题。 同乐的教育方法是采用循环深入、螺旋上升的方式,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在以后还有机会遇到。 当前对二年级的大部分同学来说,细考历史知识,还是有点难度。

Alex妈妈
碧涛老师:

Alex是班里学得比较好的一位同学。2016年初同乐中文率先提出了将听评书作为海外中文学习的主要手段。 Alex的妈妈非常认同同乐中文的理念,采用我们提出的 "车轮上听评书"方法 让孩子不仅完成了所有听书作业,有的评书是反复听,并另外增加听书内容,安排他听了很多评书。 能听懂百家讲坛是很多华裔小孩考了AP后都达不到的水平,我们衷心为他感到高兴! 短短两年下来,孩子摄入了非常丰富的语言文化信息,也给孩子的中文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 相对于知识教育来说,同乐中文更重视素质教育,指引方向和激励内在动力是教育的根本。 对小孩子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讲故事, 通过一个个历史故事,他们可以看到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吸取失败的经验,还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中文知识和理解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排版 | 王晔

Recommended Reading
文以载道:“悟”
        自明吾心即是“悟”。         历代已经有很多大德的精辟论述,我们简要摘录以图共学:         沩山灵佑禅师曰:“今人一念顿了自心,名之为悟。”         马祖道一禅师云:“不了时是迷,了时是悟。”         圭峰宗密把悟和禅结合起来:“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称禅那。”         明朝禅宗大德憨山大师:“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之曰悟。”         万鹿园结合儒家格物修持谈悟:“圣贤功夫,莫先格物,格物者,格吾心之物也,扫荡一切,独观吾心,格之又格,愈研愈精。到得顿悟本来则彻底明净,不为一切情景所转,如镜照形,镜无留形。”         岭南明儒卢冠岩先生对悟作了精辟的论述:“悟非意见想象,此心生机也。生机发动,则有自然之觉,唯澄心凝虑,生机潜通,是自然有的。……然后无思无不通。”         神秀和慧能的两首诗分别描述了悟前渐修和悟后的状态:         渐修:“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悟后:“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本清静,何处惹尘埃。”         最后,想说一下悟是一种真实状态的体证,而非语言的论述。禅宗之前的大德僧肇在《肇论疏》中云:“见解名悟,闻解名信。信解非真,悟发信谢,理数自然,如果熟自零。”
同乐中文 Jul 11, 2025
TongL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