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孩子,自编字典和连环画
两年精心耕耘,一路感谢家长老师们的通力合作,孩子们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还收获了许多欢声笑语和友情。我们开辟这个栏目,分享家长的经验和感言,小孩子学习的趣事,老师的观察与思考。让我们的学习方法和内容越来越丰富而成熟。
钰钰,二年级,家里姐妹两个都在同乐中文学校上学
钰钰妈妈口述,
清心老师整理。
学习趣事
孩子很多时候找不到东西,结果最后发现东西就在眼前,感叹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因为孩子经常会出现找不到东西的情况,所以也经常使用"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个短语。我感觉,对于在美国长大的孩子,缺乏中文语言环境,在学了一个词语后,能够结合生活实际使用词语,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中文作业,孩子也想用一些有意思的方式完成,于是就用了画画啊、做字典呀这些方法,像是在玩游戏,实际上也学习了中文。 她特别喜欢"胖妈妈回娘家"的故事,回家后给妈妈讲了一遍,又把这个故事做成了连环画。
姐姐还给自己做了一本字典,一页一个字,做字典时是按照碧涛老师教的思路来分解汉字,按照自己对汉字的理解,再进行绘画造字。比如说,"口"字,她根据自己的理解,在里面画了舌头,就"造"了一个"口"字。
学习收获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碧涛老师的课堂包括读经典、学汉字、听评书、读历史故事。我觉得最有趣的孩子学习汉字。 以前上学学习汉字都会写很多遍,死记硬背住,但碧涛老师教她们从汉字的起源、演变,加上一些和汉字意思一样的图片来学习汉字。 这样一来,训练了孩子的记忆方式,孩子可以利用图来记忆和回忆汉字,或者看到字后回忆出来图片。
理解力和词汇量是进步最大的。 在美国这边,孩子听不到很多中文,在家里,爸爸讲英文。但我要求孩子之间、孩子与妈妈、与其他中国小伙伴的对话都讲中文,因为这是她们唯一练习中文的机会了。即便这样,孩子中文的理解力也不会非常好。因为日常生活中对话也就那么多,"做饭、吃饭、做这个、不做那个……"这样的话,孩子的词汇量不会很多。
而上碧涛老师的课,给孩子很多机会接触新的词汇,比如 孩子听评书《西游记》,最初完全听不懂。碧涛老师的方法是把《西游记》里的汉字、成语、短语先拿出来讲解,这也提醒了家长可以在家里刻意使用这些字词。潜移默化中,孩子已经学会了使用这些字词,再来听《西游记》时,听到了自己学过字词,会很兴奋,也更容易听懂评书。
家长感言
我们认同碧涛老师的理念: 在中文学习上,不对孩子有苛刻的要求。 因为中文虽然是她们的母语,却又不是不是那么纯粹的母语,不可能要求孩子像国内的孩子一样高水平。 但是,也不能过低要求,像在一些中文班,学习"你好、再见""小白兔、白又白"这些之类的。如果只学习这些是没用的,孩子一到了中国,听几句就听不懂了。
所以, 掌握一门语言,不单单是语言本身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对语言文化背景的理解。 在碧涛老师这里的学习内容就对孩子很有帮助。比如说 学成语、学经典、学历史故事,都有深刻的语言文化包含在里面,这些语言文化、习俗不能快速学到,都是一点一滴积累来的,上碧涛老师的课,就有语言文化的环境,给了孩子们积累的机会。
之前也为孩子找了很多中文学校,也进过一个学校,结果进去后发现教学方法比较死板,原本活泼可爱的孩子也不喜欢说话了,所以就不上那个学校了。还好,后来遇到了碧涛老师,比较幸运。 碧涛老师有长远的教学目标,给了孩子们宽容的教学环境和正确的引导,学习主体还是孩子,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得很好。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碧涛老师安排的学习侧重点也不同。 最开始的小孩子,不注重学习汉字,注重听力,把听力和理解力提高了,相当于框架和基础牢固了,实质内容也会越来越充实。
和孩子一起上碧涛老师的课,教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和孩子一起进步。
让我们看看钰钰做的连环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