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自己造字的小女孩

7月 11, 2025
家长感言
查看原文

两年精心耕耘,一路感谢家长老师们的通力合作,孩子们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还收获了许多欢声笑语和友情。我们开辟这个栏目,分享家长的经验和感言,小孩子学习的趣事,老师的观察与思考。让我们的学习方法和内容越来越丰富而成熟。

Ada 8岁(二年级),

在同乐中文学习两年

Ada妈妈口述,清心老师整理:

第一年,读《大学》《中庸》,听评书《西游记》,主要培养语感,并教适量汉字。 第二年,读《论语》,逐步加大认字量,并开始阅读。


我感觉孩子认字进步挺大的。 碧涛老师的一堂课有18个字,刚开始孩子要一个星期才能记住所有的字,现在两三天后,就能记住,一个星期下来,能很轻松地记忆下来。虽然孩子在课堂上不能百分之百地掌握老师所讲解的汉字演变,汉字的象形特征,但是她知道了这样一种概念,一种思路,能帮助她记忆、理解汉字,还是有不少提高。


        阅读需要大人辅助, 孩子能自己读百分之七八十,大人需要辅助,教她一些字,能完全读下来。


        孩子对认字很有兴趣,碧涛老师做的汉字讲解很有趣味, 经常利用字形,让孩子们猜汉字的某一部分像什么,所以孩子回到家后,还能记得汉字。最近学了一个汉字,"数星星"的"数",孩子看到字形和含义不一样,说:"'数'这个字构造得不好,我来写一下",她就画了一只手的形状,上面有四点,说:"这是用手在数星星"。虽然孩子胡编乱造了一个字,但我还是比较鼓励她,说:"这是你自己创造的,还不错啊。"


        今年听历史故事,历史故事中人物关系复杂,对孩子来说难一些,能听懂百分之三四十,需要大人讲解。 昨天听到了"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讲到明代有两个皇帝同时执政,问孩子这句话什么意思,孩子也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不过,孩子不赞同"天无二日"的说法。她想:"太阳是star(恒星),天上还有许多star(恒星),怎么能说天无二日呢?"孩子认为太阳是恒星,天上有很多恒星,孩子讲的是对的,我也无法反驳,于是我就说:"可能古时候的人没有认识到天上有那么多star,还以为只有太阳一个star。"


        听评书时,感觉朝代在更换,一直在打仗。孩子会问:"中国为什么一直在打仗,什么时候才能不打仗?" 我就向孩子解释中国现在不打仗,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打仗这些问题。历史对于孩子来讲,虽然稍微枯燥一些,但是如果不学习的话,孩子也没有这种问题意识,所以学习历史还是很必要的。


        孩子听历史故事时,了解到古代皇帝只传位给儿子,不传给女儿。于是问:"那不传给女儿皇位,女儿就不是皇帝,她的生活就和我一样吗?"我跟她解释说:"公主的生活和普通人还是不一样,她生活在宫殿里,自由也会受到一些限制。" 我在想:孩子也听过童话故事里公主,但和历史故事里的公主是不一样的。如果只听了童话故事,她可能以为公主就和平常人一样,和爸爸妈妈出去玩之类。但是听了历史故事,可以帮助孩子理解真实的人物形象。虽然,历史故事对孩子来说有些枯燥,但孩子阅读历史故事越多,就能更真实地理解历史。


        孩子对趣味故事阅读很感兴趣,孩子喜欢《胖妈妈回家》和《骑驴找驴》,孩子想在summer camp中把这两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其他小伙伴。


        孩子的学习,很需要家庭的配合。 我是这样在家里巧妙地教孩子复习汉字的。家里餐桌对着窗户,于是我就在窗户左边贴上课堂上学习过的生字,孩子利用零碎的时间,学习记忆生字,学会一个,就把对应的汉字移到右边。一星期下来,18个汉字都移到了右边,能完全记住。之后,我就让孩子利用这些汉字来说一句话,或者随意编故事。孩子一般会复述课堂上学过的,出现这些汉字的故事,能大差不差地讲出来,还不错。
观察与思考
碧涛老师:

Ada上课很认真,对于我们按汉字构型分拆讲解的"高频字学习法",非常喜欢。孩子掌握了这种思维方式后,就会对汉字产生兴趣,无论怎么复杂的汉字,都能当作一幅画来看。在这里,真心赞Ada妈妈,她创新出"门窗汉字复习法",把字贴在玻璃门上,让孩子随时可以复习巩固汉字。同时这位妈妈也很懂得保护孩子的创造性,孩子思维活跃,会思考创新造字。从她们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言教不如身教",妈妈有创造性,女儿也跟着有创造性。我们叫小孩子读经也是"言教不如身教",与其苦口婆心劝孩子独自读经,倒不如我们大人和孩子一起坐在灯下心态平静、面色祥和地读经。


        另外,Ada对语言的理解力也是很强的。我们上课的时候,当读到新的《论语》重点句子,我会先让学生们尝试解释句子。Ada会举手尝试解释句子,她对经典句子意思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这个理解水平已经超出我们当年在国内二年级小孩的水平了。由此可见,多读经典和多听书,能让小孩子在非中文的外界大环境中建立一个小中文环境,大大提高理解力,这为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排版 | 王晔

推荐阅读
文以载道:“悟”
        自明吾心即是“悟”。         历代已经有很多大德的精辟论述,我们简要摘录以图共学:         沩山灵佑禅师曰:“今人一念顿了自心,名之为悟。”         马祖道一禅师云:“不了时是迷,了时是悟。”         圭峰宗密把悟和禅结合起来:“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称禅那。”         明朝禅宗大德憨山大师:“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之曰悟。”         万鹿园结合儒家格物修持谈悟:“圣贤功夫,莫先格物,格物者,格吾心之物也,扫荡一切,独观吾心,格之又格,愈研愈精。到得顿悟本来则彻底明净,不为一切情景所转,如镜照形,镜无留形。”         岭南明儒卢冠岩先生对悟作了精辟的论述:“悟非意见想象,此心生机也。生机发动,则有自然之觉,唯澄心凝虑,生机潜通,是自然有的。……然后无思无不通。”         神秀和慧能的两首诗分别描述了悟前渐修和悟后的状态:         渐修:“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悟后:“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本清静,何处惹尘埃。”         最后,想说一下悟是一种真实状态的体证,而非语言的论述。禅宗之前的大德僧肇在《肇论疏》中云:“见解名悟,闻解名信。信解非真,悟发信谢,理数自然,如果熟自零。”
同乐中文 7月 11, 2025
TongL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