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积极的学习场,快乐的中文班

7月 11, 2025
家长感言
查看原文

两年精心耕耘,一路感谢家长老师们的通力合作,孩子们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还收获了许多欢声笑语和友情。我们开辟这个栏目,分享家长的经验和感言,小孩子学习的趣事,老师的观察与思考。让我们的学习方法和内容越来越丰富而成熟。

Jessie,6岁,一年级,在同乐中文学习大半年

Jessie 妈妈 口述,清心老师整理:

孩子在上同乐中文学校之前,也去过其他中文学校,学习其他教材,是比较简单、口语化的中文。孩子刚进那个班时,别的小朋友都认识字,她不认字,别的小朋友都说话,她也不说话。听老师上课时,从来都不说话,大人也不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就这样的状态,过了两个月。


后来,孩子就到同乐中文上课了。 我陪她一起读《中庸》,一起学习成语,一两个星期后,孩子就喜欢表达了,也喜欢领读,老师提的问题,也争先恐后地抢着举手回答。


通过这两个学期的学习,孩子变得更有自信了,学得更带劲儿了。因为学到了东西,有活跃地表现,孩子就有成就感,变得自信了,因为自信,也更有兴趣学习了,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前一段时间听一些诗词,一些故事,比如纪晓岚光着上身,钻到桌子底下见皇帝的故事,孩子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印象深刻,听到之后就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再复述出来,说明孩子听懂理解了这个故事。


孩子对学习成语很感兴趣,我们就在家里玩成语接龙的游戏,从"一"说到"九",发现孩子掌握得特别好,很多都可以用上。 有的时候,我和爸爸还没反应过来,孩子就已经脱口而出了。 孩子的爸爸要做俯卧撑健身,孩子也学着爸爸趴在地上做,有一天,她的身体全部趴在地上,头也在地上,像是在做瑜伽,我问他:"你是在做瑜伽吗?" 孩子说:"不是,我这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小朋友在学校了学了成语,回到家还能用,并且使用对了,这还是挺有趣的。 有很多情境,我们大人都没有想到能使用这个成语,小孩子却想到了,很了不起。


同乐中文和其他中文学校不太一样的是非常注重和家长的沟通,向家长推广教育理念和方法,家长也都认同这种教育理念,和学校配合得很好。 以前送孩子去上课外班时,家长在外面等着孩子,就聚在一起闲聊。在同乐中文不是这样的, 幼儿班的孩子必须父母陪同上课,父母也得学习。 我们家长现在等孩子,都是聊怎样教育孩子、分享经验这些有用的话题。


在带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有很大收获,之前都不知道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这么巧妙,也学到了其他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到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碧涛老师:

     Jessie来上中文课的时候,刚开始不大愿意说话。但是 在小朋友们的互相带动下,变得活泼开朗。 现在读经典,积极要求领读;学汉字,积极思考字源;学文化,积极举手抢答。

     当然,这些都离不开母亲的陪伴。正如她母亲提到的, 在课堂上,妈妈也是好学上进的学生,她会和孩子们一起高声朗读经典,对于各种文化知识讲解,妈妈则认真做好笔记。有好学的妈妈,自然女儿也认真进取!

推荐阅读
文以载道:“悟”
        自明吾心即是“悟”。         历代已经有很多大德的精辟论述,我们简要摘录以图共学:         沩山灵佑禅师曰:“今人一念顿了自心,名之为悟。”         马祖道一禅师云:“不了时是迷,了时是悟。”         圭峰宗密把悟和禅结合起来:“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称禅那。”         明朝禅宗大德憨山大师:“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之曰悟。”         万鹿园结合儒家格物修持谈悟:“圣贤功夫,莫先格物,格物者,格吾心之物也,扫荡一切,独观吾心,格之又格,愈研愈精。到得顿悟本来则彻底明净,不为一切情景所转,如镜照形,镜无留形。”         岭南明儒卢冠岩先生对悟作了精辟的论述:“悟非意见想象,此心生机也。生机发动,则有自然之觉,唯澄心凝虑,生机潜通,是自然有的。……然后无思无不通。”         神秀和慧能的两首诗分别描述了悟前渐修和悟后的状态:         渐修:“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悟后:“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本清静,何处惹尘埃。”         最后,想说一下悟是一种真实状态的体证,而非语言的论述。禅宗之前的大德僧肇在《肇论疏》中云:“见解名悟,闻解名信。信解非真,悟发信谢,理数自然,如果熟自零。”
同乐中文 7月 11, 2025
TongL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