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展现汉字之美 拓展教学新路

5月 19, 2022
媒体新闻
查看原文

作为世界上历史悠久、沿用至今的自源文字体系,汉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折射了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掌握了汉字,便拿到了一把了解中国文化的钥匙,海外中文学习者既有此共识,也感慨学习汉字之不易。如何开展汉字教学,让海外中文学习者快速掌握汉字,也是国际中文教育从业者面临的挑战之一。

美国西雅图同乐中文学校的创始人李碧涛告诉记者,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同乐中文总结出了一套“经典高频字学习法”。“比如,我们曾筛选经典著作《大学》里的60个高频字进行学习, 在孩子们对经典的反复诵读中,高频字反复出现,识记也就水到渠成。此外,对每个汉字的讲解,我都遵循‘生动形象,寓意关联’的原则,用形象、直白、容易理解的语言和动作给孩子们讲解。”

展现汉字之美 拓展教学新路.jpg
推薦閱讀
文以载道:“悟”
        自明吾心即是“悟”。         历代已经有很多大德的精辟论述,我们简要摘录以图共学:         沩山灵佑禅师曰:“今人一念顿了自心,名之为悟。”         马祖道一禅师云:“不了时是迷,了时是悟。”         圭峰宗密把悟和禅结合起来:“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称禅那。”         明朝禅宗大德憨山大师:“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之曰悟。”         万鹿园结合儒家格物修持谈悟:“圣贤功夫,莫先格物,格物者,格吾心之物也,扫荡一切,独观吾心,格之又格,愈研愈精。到得顿悟本来则彻底明净,不为一切情景所转,如镜照形,镜无留形。”         岭南明儒卢冠岩先生对悟作了精辟的论述:“悟非意见想象,此心生机也。生机发动,则有自然之觉,唯澄心凝虑,生机潜通,是自然有的。……然后无思无不通。”         神秀和慧能的两首诗分别描述了悟前渐修和悟后的状态:         渐修:“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悟后:“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本清静,何处惹尘埃。”         最后,想说一下悟是一种真实状态的体证,而非语言的论述。禅宗之前的大德僧肇在《肇论疏》中云:“见解名悟,闻解名信。信解非真,悟发信谢,理数自然,如果熟自零。”
同乐中文 7月 11, 2025
TongLeChinese